曹为什么要让杨修死?他的死与自身的才华有什么关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杨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直以来,说到杨修的死很多人都会想到曹,因为最终是曹了他。然而尽管如此,却不能说杨修是被曹害死的,因为纵观杨修的一生,他这个人虽然很聪明,能看得懂曹心里在想什么,可是他却将这些表露了出来,让人都知道,大家都会认为杨修很理解曹,可他只是小聪明,对于曹的理解也不能算很透彻,否则就不会将这些事情都说出来了。

  杨修之死为什么怪不得曹,懂的收放自如才是大军师。在谋略上,杨修确实是一位大军师。从他辅佐曹植与司马懿辅佐曹丕中可以看出来,曹丕曹植两人来回过招而不败,能和司马懿打个平手也是很厉害了。只是为什么曹要让杨修死?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想要释放更多,要懂得收敛。杨修就是一味的释放自己的才能,让曹厌烦才惹来身之祸。

  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之忌”。一针见血的指出,杨修之死与他的“恃才”和“犯曹之忌”有关。《三国志》中也写到“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虽然提到杨修那“袁氏之甥”的身份也是导致其被的原因之一,但也承认杨修之死和他的才华有关。

image.png

  于是这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说起才华的话,曹手下,有才华的人是不可胜数。像郭嘉、程昱、荀彧、贾诩之流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因为才华招来曹的忌妒?那么是因为杨修的才华犯了曹的忌讳吗?众所周知,曹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就拿张绣来说,当年发动兵变了曹的和爱将典韦,后来又投降曹,还是受到了曹的礼遇。大度的曹连子之仇都可以谅解,为什么就不可以原谅杨修对自己的冒犯呢?

  那么是不是杨修有什么特殊的“才”,这才会让大度的曹无法容,而一定要将他除之而后快呢?《三国演义》中杨修的才华主要是通过以下事件来体现的:

  阔门事件

  曹让人造一座花园,造好后,曹去看了一下,然后在门上写上了个“活”字就走了,结果是“人皆不晓其意”,杨修却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大家都不明白曹在想什么,只有杨修看明白了门上的字的含意。并且很得意的把它告诉了人。曹知道后,心中便对杨修有“忌”了。

  梦中事件

  曹为了防止人暗害自己,便对人说自己梦中好,让大家不要在自己睡着时接近自己,并装模作样的死了一个替自己盖被子的近待。结果是“人皆以为果梦中”,而又只有杨修了解曹的意图,并对人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知道后更是“恶之”。

image.png

  曹暗试曹丕、曹植事件

  曹想考查一下曹丕、曹植的临机处事能力。故意让两人出城,却在暗中吩咐门吏不让两人出城。结果,曹丕老老实实地退回来了,而曹植却在杨修的指点之下,了门吏。杨修又一次的料到了曹的意图。而曹知道后已经不是简单的“恶之”,此时的他已是怒火冲天。

  从上面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杨修特殊的才华其实就是对曹意图的洞察力。用夏侯敦的话来说,就是“公知魏王肺腑也”。杨修就像是一个高明的心理专家,在“众人皆醉”之时,他却可以“醒”。他总是可以准确的掌握曹的心理动态。在杨修面前,曹就像是被人扒光了衣服,所有的秘密都一览无遗。

  曹本来就生性多疑,他当然不会愿意自己的部下将自己完全看透。在部下面前,曹更愿意保持一种神秘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部下。而曹的大部分部下对曹的意图的确是常常摸不着头脑。可曹的种种小把戏却无法瞒过杨修,本来杨修把握住曹的意图也就罢了,可他却不肯将之在心里,反而屡次把曹的意图解释给人听。

image.png

  这样一来,曹所追求的神秘感便荡然无存,他对部下的控制力无疑也会随之减弱。于是,当杨修再一次从一根“胁”中看出曹退兵意图,并毫不顾忌的将之告诉夏侯敦时,曹终于对杨修无可,他以“乱我军心”为名,将之死。

  可怜杨修看穿了曹这么多次,却始终没有看出曹早已经对自己死了心,还是一如既往地将四处传播曹的各种意图想法,最终导致自己被。从这点来看,杨修也并没有完全看透曹,他的才能只是小才小聪明,并没有什么大的谋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