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怎么在楚汉争霸中战胜项羽的?大致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汉代的历史应该从公元前201年开始算起,这一年刘邦正式称帝。但是事实上,在西汉的历史记载中,对公元前201年的准确记述应该是汉高帝五年,这也就是说,汉代的历史应该从公元前206年算起。这个时期,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楚汉争霸了。楚汉争霸是项羽、刘邦两大集团争夺最高治权的战争,前后历时4年之久。如果我们宏观来考虑这个战争的话,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阶段是刘邦与项羽第一次大规模正面冲突并转向对峙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时间起点是汉元年(前206)八月,刘邦平定关中,利用项羽攻略齐地田荣的机会,率诸侯兵56万,迅速东进,攻入彭城。彭城是项羽称西楚霸王时期的都城,对于项羽的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项羽得知自己都城沦陷后,立即率领3万精兵从齐地赶回,向汉军发起反击。刘邦的军队在军事力量上起项羽是差距很大的,故而汉军在仓猝之间被打得落花流水,刘邦仅带着数十人,逃到荥阳、成皋一带,再纠集力量进行抵抗。项羽引兵西进,也在荥阳、成皋一线,与刘邦形成对峙局面。
第二个阶段是刘邦和项羽经过长期对峙,决定划鸿沟为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时间节点是汉二年(前205)六月。这一年刘邦集中兵力,一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继续与楚军对峙;一面派张耳、韩信领兵渡河北上,攻取魏、赵等地。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刘邦因为粮食缺乏,逃离荥阳,回到关中。但是此后不久,刘邦又趁项羽攻共彭越的机会,南与黥布联合,再度进驻成皋。项羽击溃彭越后,再度挥师西进,攻克荥阳,围逼成皋。刘邦无力固守,只好北渡黄河,夺得张耳、韩信的军队,重新与项羽对峙。楚汉相持久,项羽因为后援不继,无法继续作战,主动与刘邦和谈。双方约定以鸿沟(河南荥阳)为界,分割天下,鸿沟以东属于楚,以西属于汉。汉四年(前203)九月,项羽撤兵东归。
第三个阶段是刘邦全面,项羽走向灭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时间起点应该是汉五年(前202)十月。这一年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建议,撕毁去年签订的划鸿沟而治的盟约,率领大军追击楚军。这一年的十二月,刘邦与韩信、彭越两支军队会合,包围项羽于垓下。在四面楚歌声中,后自刎于乌江(安徽和县)。二月,刘称帝于定陶,新的帝国正式建立。后来定都于长安(陕西西安),史称西汉。
在刘邦和项羽争霸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关键点,那就是楚汉之间的对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项羽代表的先秦时期遗留下来的旧贵族势力与刘邦代表的低级官吏、平民等势力对抗的历史。这个对抗并不单单以楚汉相争刘邦的胜利而结束,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楚汉之际这个旧贵族和低级官吏之间的斗争持续到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这才彻底结束了这场斗争。
那么刘邦与项羽的楚汉战争,为什么刘邦屡战屡败却能最后取胜呢?
首先,刘邦能及时革秦之弊,政策宽厚,得到关中民众的支持,有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这样,由于有深厚巩固的战略纵深,就使他的军队在困境中反而渐壮大。相较与他,项羽进入咸阳就大肆焚烧咸阳城、死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这就让天下民众对其非常反感。
其次,刘邦能聚拢和团结反对项羽的势力,并于分化敌方阵营,吸引其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如在他身边的萧何、张良,陈平、韩信、黥布、彭越等皆一时之杰,而其中陈平、韩信、黥布三人都是被从项羽集团“挖”过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项羽作为先秦时期的旧贵族,对于非贵族的势力,长期以来采取轻蔑的态度,这就失去了天下豪杰的支持。
最后,刘邦能虚心采纳部下的意见,在关键时刻把握正确的方向,避免或者少犯错误。相反,项羽自矜功伐,残暴好,失掉民心,没有稳固的后方。斗争中项羽又缺乏远见,不讲策略,莽撞胡来,坐失良机。性格上项羽刚愎自用,断专行,终于众叛亲离,身败名。
上述种种,正是楚汉相争中刘邦如何通过一步一步战略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