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深受崇祯信任的大臣,却误君误天下
综观整个明末衰亡的全过程,明朝在军事上蠢材层出不穷的情景,实在是历朝所罕见。如果说李景隆的愚蠢是印证了民间quot;富家多败儿quot;的古训,那么的两位蠢材,只能是拜明朝文官书生误国的闹剧所赐了。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明朝的蠢材中,杨嗣昌集中了袁应泰和李景隆二人诸多共同点,如他也是名门之后,其父乃前任明朝大学士杨鹤,这个和李景隆类似。他也是个颇有才干的文官,字写的好,又能言辩,这个和袁应泰类似,但身为蠢材,杨嗣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行事愚蠢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为人品德之败坏,性格之诈,也为另外两为明朝蠢材自叹不如。实事求是的说,杨嗣昌也不是没有优点,他能说会道,加上凡事能够体察皇帝用心,因此很得崇祯宠信。
而且,他还是一个不错的理论家,在中原李自成的方略上,他提出的quot;四正六隅十面网quot;的战术构想和quot;攘外必先安内quot;的外交方略都是解决明末问题的良策。可理论好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了。杨嗣昌偏属于那种动嘴皮子强动手能力差的人,要是放到个参谋位置上,估计还能发挥大作用,可偏偏坐到明朝长(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于是好方略变成了烂方略,直到把大明朝祸害了个干净。
先说杨嗣昌的quot;四正六隅十面网quot;,想法确实不错,要是实行的好,足够把李自成置于死地,可打仗就得要钱,明朝早就国库空虚了。杨嗣昌病急乱投医,居然用起了汉武帝时代的quot;均输法quot;。结果,大笔的军饷平摊到普通百姓身上,军费没筹集多少,反而以火浇油,搞的原本没的地区也叛乱四起。活不下去的农民们更是铁了心跟随李自成了。杨嗣昌做事不行,用人更是错,他提拔熊文灿做五省总督,本来此时孙传庭和洪承畴的官军连捷,已经几乎要把农民军赶尽绝,杨嗣昌妒忌二人得大功,死催熊文烂招降农民军。
这下可好,原本走投无路的李自成一下子绝处逢生,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熊文灿做事更是迂腐,他仅仅是得到了农民军口头投降的承诺,便接纳了农民军投降,结果张献忠李自成等部就地休整,不但没有解除武装,反而得到熊总督大批粮赈济,直接帮助了人家休养生息。待到羽毛丰满,原本已经投降的农民军们脸皮一翻,重新刀扯旗,搞的中原五省战火又起。明朝白费了大批粮食军费,却最终功亏一篑,成了毫无收获的瞎折腾。
再说quot;攘外必先安内quot;,想法很好,明朝绝不能两线作战,必须要首先安下一头,全力对付内患,可自古以来,谈判都是要凭实力说话的,否则只能任人宰割。杨嗣昌一心主持求和,却被关外的满清当猴耍。公元1638年,满清皇太级帅重兵饶过山海关入寇中原,在北京周边地区大肆掠,事情到了这一步,杨嗣昌还傻不拉唧的想着quot;议和quot;。驰援京城的宣大总督卢象升只说了一句反对议和的话,就被杨嗣昌怀恨在心,接着公报私仇,先是只分给卢象升几千老弱兵卒,企图把卢象升往虎口里送。
满清也知卢象升是明朝难得的军事人才,于是集中重兵把卢象升包围在巨鹿,危机时刻,杨嗣昌坐拥重兵,竟眼看着卢象升身陷重围而不救。卢象升浴血奋战,与清军数倍于己的精锐部队激战一整天,在手刃数十清兵后慷慨殉国。事后,杨嗣昌为掩盖己过,居然诬陷卢象升临阵脱逃,直到巨鹿当地父老寻到了卢象升的身,杨嗣昌竟连扣八十多天,不验,不上报,如此诈阴刻,实在是评书《杨家将》里潘仁美的翻版。可问题是,评书里的潘仁美毕竟还有军事才能,杨嗣昌在这方面简直是脓包。
更可气的是,满清大军肆虐中原,杨嗣昌总督各路援军,竟然畏敌如虎,不敢与清军交战,装备精良的明军眼睁睁的看着清军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烧抢掠。此次入寇,清军攻陷城池八十多坐,掠平民二十万人,明军不敢与之交战,只是默默的跟在清军身后,礼送清军出境,如此打法,连清军也感到啼笑皆非,皇太级命令士兵们在树上写下quot;百官莫送quot;的字样,嘲讽杨嗣昌,此种羞辱,为中国历史所罕见。
打仗没本事,杨嗣昌推卸责任倒是有一手,每次打了败仗,杨嗣昌总能列出一大堆理由,将罪责推卸到下面的官员身上,如此次满清大入寇,事后明朝共有三十六名巡抚总兵被论罪斩首,而最大的责任人杨嗣昌却丝毫无过。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此外,杨嗣昌心胸还极为狭隘,明末几位难得的名将,如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均曾遭其排挤陷害,自坏长城。论起明朝双线作战的失败,品德低劣志大才疏的杨嗣昌实属败事第一人。
但报应总会到的,崇祯十三年,杨嗣昌亲率大军南下围剿张献忠,明军初战得利,将张献忠打的全军覆没,关键时刻,杨嗣昌妒忌病又犯,与属下大将左良玉与贺人龙闹意见,结果两位大将撂挑子,虎落平阳的张献忠终于逃出。之后,张献忠在湖北四川一带大打游击战,把杨嗣昌耍的团团转,当地百姓编成民歌嘲讽杨嗣昌quot;好个杨阁部(指杨嗣昌),离我三尺路。quot;转来转去,张献忠趁杨嗣昌把主力放在四川的机会,奇袭襄阳,了明朝的襄阳王,远在四川的杨嗣昌如闻青天霹雳,此罪乃是明朝quot;失藩quot;大罪,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他了,无奈之下,杨嗣昌拿了一瓶药,一仰脖服自尽了。
可笑的是,杨嗣昌死讯传来,崇祯帝居然还不治其罪,以quot;剿贼功quot;追赠其为太子太傅,今天有很多人给崇祯quot;说好话quot;,认为这位皇帝是有才干的,事实上,崇祯为人,阴险猜忌,做事偏执,偏偏宠信杨嗣昌这种无能又品德败坏的小人。识人眼光如此愚蠢,明朝不亡才怪。更可笑的是,清朝立国后编修明史,杨嗣昌的杨三松上窜下跳,企图给自己老quot;翻案quot;,不过公道自在人心,编修明史的清朝儒生们也没受他的误导。最让人可悲的是,后张献忠攻克杨嗣昌老家武陵,将杨嗣昌的祖坟扒了个干净。其实他这样做实在是quot;恩将仇报quot;,对于明末农民领袖们来说,杨嗣昌算得上屡屡救他们逃生的大quot;恩公quot;。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