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去世后为什么能得到英宗这个庙号?他做了什么?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为什么小编来说说朱祁镇的故事。

  庙号一般来说,其实和谥号是一样,都是一种对于皇帝生前所做的事情和为人的评价,有好有坏,而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里面的朱祁镇,在历史上庙号是英宗,只是,朱祁镇生前明明是宠信,出征瓦剌差点导致明朝,后来又掉了于谦,这样作为的一个皇帝,为什么死后庙号还能是英宗这样一个带有褒义的称呼呢?朱祁镇还做过些什么,为何能让他的庙号是英宗。

image.png

  1.朱祁镇出征瓦剌土木之变

  明正十四年七月,瓦剌太师也先威逼利诱蒙古诸部,分几路大军进犯明境辽东、宣府、甘州、大同等地。

  长城还未修缮完工,失去防护功能。明参将吴浩战死猫儿庄。

  战报传至京城,朝廷震动。

  极受正帝朱祁镇宠信、控朝廷大权的大王振,拿太宗永乐帝、宣宗宣德帝御驾亲征蒙古的旧例,怂恿年仅二十三岁且无才略的朱祁镇仓促北征。

  虽然帅了数十万大军,但是军事大权掌控在并不指挥才能的王振手中。

  永乐朝以降的四朝帅张辅,虽然多有战功、富于谋略,却在王振寻租皇权的之下,也是无济于事。

  结果,甩手掌柜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也先的瓦剌大军俘虏。是为土木堡之变。

  这对于大明王朝而言,不啻于灭顶之灾。

  明朝二十多万精锐,伤员过半,死者三分之一强,太师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六十多位大臣战死。此外,马匹损失二十多万,辎重被无数。

  这正是直接损失,而带着明朝廷的问题更为严重。

  一、皇太子朱见深还只两岁,监国为皇弟郕王朱祁钰。皇帝被俘,储君少不更事,主少国疑,监国无心掌权。

  二、也先押着英宗南行,当做攻城略地的一面旗帜,逼进京师,朝堂大乱。翰林院侍讲徐珵以天象有变,力主迁都南京,言下之意是把北京让给也先。倘若此事得成,明朝势如摧枯拉朽。

  三、英宗北伐,带走了不少朝中重臣和精锐部队,死于土木堡,导致朝廷精英力量严重断层,难以聚集有效兵力直接对抗南犯的瓦剌兵。

  四、从后来兵部侍郎于谦力主郕王即位、组织京师保卫战、擢升总兵官石亨为率五大营的左都督等事情来看,是迫不得已之举。好在他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朝换代,使其失去作为明军投鼠忌器的皇帝效应。同时,他破格启用石亨等,激励他们知恩抗敌,为召集全国各地武装勤王赢得时间。

  对于于谦的大胆之举,后来明孝宗朱佑樘有言:“当皇祖北狩之时,正国步难危之,乃能殚竭心膂,保障家邦,选将练兵,摧锋破敌,中外赖以宁谧,人心为之晏然。”(《于忠肃集》)但是,英宗被俘,不但将十四年正戛然而止,而且带来了大明王朝的盛极而衰。

image.png

  2.朱祁镇于谦

  于谦果断议立新主,取得了京师保卫战大捷,力挽狂澜于大明既倒,同时也拯救了朱祁镇的性命。

  也先看到明朝新立皇帝,让手中的朱祁镇成了烫手的山芋,加之内部矛盾纷争,于是对这个阶下囚高调示好,送了佳肴美玉,又送亲妹当侍妾,还于景泰元年八月将其送回明朝。

  于谦一语大位已定,新皇景泰依旧为帝,旧帝太皇却成了故园的阶下囚。

  不曾想,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病重。幽禁中的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改元天顺。

  朱祁镇大位再定,响应徐有贞所言,篡位得师出有名,随即斩了曾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拯救明朝的于谦。

  了这个救国良相,朱祁镇被弄得人生并不光彩。

  这,无疑是朱祁镇作为皇帝的两大污点,即问题中的所谓“干了不少坏事”:

  一、宠任。土木堡之变,他差点葬送了大明王朝。

  二、恩将仇报。他的龙椅,在于谦之死的血色中再度升腾。

  3.为何朱祁镇还能是英宗

  二次称帝的朱祁镇,又做了八年天顺皇帝。

  其子宪宗即位后,却在天顺八年二月,组织内阁和礼部为其上尊谥,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英者,有英明之意。

  虽然他临终,做了一项废黜太祖伊始宫妃殉葬的决定,充满人情味;但,论土木堡之变、处死于谦,朱祁镇确实算不了英明之主,倒是其废掉的景泰帝朱祁钰,却被不少史家视为“英主”(沈德符、谷应泰)。

  但是,要这样拔高式尊谥他的,是他的宪宗,以最高指示给予他遮过饰非的美评。

  宪宗旗帜鲜明给礼部下指示,要突出其“皇考仁同天下”,“迈往圣之英武,系四海归心”,“功德之盛于无穷”。(《明宪宗实录》卷二)

  英宗的一生,污点不少,但也做好不少好事,如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将仁宣之治延续,成就了大明之盛,而在晚年还是能任用贤臣。即是他临终前,给储君下旨,废除殉葬之事,在历史上是值得肯定的。

  就宪宗而言,虽然英宗北征被俘,导致他在景泰年间历尽坎坷,而英宗复辟,使他的遭受景泰帝恋栈帝位、言而无信后的无情的厄运斗转,重返储君,得以即位,不无感激。

image.png

  他将英宗的功德无穷放大,得到了被英宗予以托孤重任的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贤等人的支持。

  李贤还专门写了一卷《天顺录》,贬黜景泰帝,大肆为英宗,开卷就是:“正十四年间,上在位未尝有失德事。当时王振擅权,致有土木之变。上既回銮,入南城,天下人心向慕不衰。及景泰载度,臣民失望,一闻上皇复位,无不欢忭鼓舞。”

  李贤为宣德八年进士,恃才放旷,对少师首辅杨士奇邀请置之不理,也曾直言上疏未被英宗采纳,久在吏部考功司、文选司担任郎中之类小官,还差点因扈驾北征死于土木堡之变。

  他大难不死,逃回京师,于“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帝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明史·李贤传》),受到景泰帝赏识,历兵部侍郎、户部侍郎,迁吏部左侍郎。

  夺门之变后,他是南宫复辟的潜在支持者,很快并擢升为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同徐有贞一起参预机务,出任吏部尚书。李贤在天顺朝,虽然遭受石亨、徐有贞打压,但是英宗对其非常倚重,且对其有知遇之恩。尤其是英宗弥留之际,传位储君,也是听从了李贤的建议。

  宪宗投桃报李,将李贤晋升少保,升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