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实的赤壁之战是怎么样的?相是什么?
王朝的更替自然少不了诸多战役,而以少胜多的战役总是会让人在茶饭后津津乐道。如秦末巨鹿之战、东汉末的官渡之战等,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知的赤壁之战。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赤壁之战意义非凡,它的作用在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影视剧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典故,甚至中学课本上也出现过这样的课文。但这些典故来自于明代文人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此作品是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的故事创作而成的精彩历史小说,属于艺术作品,自然不是完全符合历史的。若要了解正史,则需参考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那么,正史中的赤壁之战是什么样的呢?
1、孔明并未借箭,借箭并非船
记得以前课本上有船借箭的成语典故。内容大致是周瑜妒忌诸葛亮他能干,便给他出难题说军中缺箭,需要在十天之内制出十万支。诸葛亮缕缕胡须,自信的说自己三天就能造出来,不信可以立军令状。结果诸葛亮用了二十条船和一千个把子,在大雾天去挑衅曹。于是曹命人用箭雨灭了他们,恰好诸葛亮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正史中诸葛亮并没有用过这个办法,况且孙权与刘备的联军怎么可能连个箭都缺?但这并非是罗贯中自己杜撰的,这个桥段根据《三国志.吴主传》有感而写,而且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后五年。当时曹挥师南下攻打孙吴,两军僵持在长江入巢湖的濡须口。孙权选了一个雾天去袭击曹,而曹也不是沙雕,就命人用来个远程射击。曹的箭如暴雨,导致孙权的船严重失衡,差点就要倒了。孙权赶紧命人掉头,让另一边也中一些箭保持平衡。不过小说改动太多,连主人公都发生了变化。
2、黄盖确实诈降,但周瑜却没有打他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赤壁之战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桥段。曹的军队来自北方,在船上作战自然是有些吃亏。曹便下令将船互相连接,减少了船的摇晃,增加战斗力,但缺点就是不如单条船撤离得快,于是周、诸二人就同时想到了火攻曹军的方法。但这个放火的人必须要在曹军放松警惕的情况下接近才有胜算。接着,黄盖自告奋勇,故意与周瑜闹不和被痛打而诈降曹军。随后,诸葛亮又借了东风,黄盖的二十多艘火船将曹打败退回了北方老家。
而《三国志》上却说火攻的方法是黄盖自己想出来的,并且黄盖诈降也没这么戏剧化,仅仅是一封书信就得到了曹的认同,这与曹的老巨猾形象还不一样,可能是曹较惜才的缘故所致吧。但是历史也有戏剧性的一面,黄盖退了曹军立了大功一件,只是自己不小心掉进水里,被吴军捞起来当成俘虏关进了厕所。也不知道黄盖当时心里的阴影面积有多大,反正现在知道相的我乐得眼泪掉下来啊。
小说为了增加戏剧性,正反两派是必要的。曹作为一代枭雄,有勇有谋,文韬武略,被抹黑确实有些残酷。影视剧、小说中被抹黑的也不止曹一人,我们需要用正史、客观的眼光看待。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