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涣的为人是怎样的?他换过三名主公为什么没被叫做三姓家奴?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为什么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袁涣的故事。
袁涣是东汉末年官员,出生于“陈郡袁氏”。袁涣非常有才,早年相继被举为高第、秀才,后来被袁术征用。此后吕布攻打袁术,袁涣被俘才转投吕布,等曹灭了吕布后,袁涣又归降曹。袁涣的一生更换过三名主公,不过哪怕如此,袁涣也没有像吕布那样被人称为“三姓家奴”,反而袁涣的名声非常的好,没人会不敬重袁涣。或许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袁涣的为人,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吕布虽是三国第一战神,但在民间声誉却一直很差,这主要是跟他反复无常,更换了两任领导有关。三国期间,还有一人,也跟吕布一样频繁更换领导,但却得到了跟吕布截然不同的评价。
此人便是袁涣,乃是官僚子弟,其父亲名为袁滂,曾官至司徒。刘备担任豫州牧期间,结识了袁涣,双方一见如故,刘备又是爱才之人,便推举袁涣成为秀才,这个恩情也让袁涣牢记于心中。后来中原大乱,袁涣便跑到江淮地区,袁术得知后,将其收入帐下。这两个人算是半个本家,所以袁术对袁涣较为看重,常常会找袁涣询问一些时事,以获得解答。袁涣性格直爽,常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多数观点都跟袁术内心所想不同,常常怼的袁术下不来台。但即使是这样,袁术却从未动怒,一直以来都是礼敬三分。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三国志 魏书 袁涣传》
后来吕布跟袁术对战,袁涣被吕布所捕,吕布得知袁涣是袁术手下顶尖谋士后,便没有死他,而是劝服袁涣为自己所用。当时吕布跟刘备关系还是很融洽地,而恰好袁涣欠刘备一个恩情,便想着待在吕布帐下,也算是报恩了。可未过多久,吕布跟刘备也撕破了脸皮,吕布当时想写信痛骂刘备,却苦于词穷,只好找来了袁涣,希望他代笔。
袁涣是个正直人,在他看来吕布既然跟刘备已经闹翻了,那自己就不算还了刘备的恩情,那定然不能写信去骂他。于是袁涣拒绝了吕布,引起了吕布的怒火,吕布甚至放言威胁袁涣说:“你若是不写,我便把你了”。可即使是这样,袁涣依旧面不改色,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吕布。
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quot;为之则生,不为则死。quot;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quot;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涣他之事刘将军,犹今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quot;布惭而止。《三国志 魏书 袁涣传》
这也是吕布跟袁涣虽然都为多投奔他人,但受到的评价却截然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毕竟袁涣虽然离开了旧主,但也多是迫于无奈,而且也不会去做对旧主有害之事,而吕布则不一样,还帮着外人死自己旧主,如此不恩不义,一番对下,高低立现。
吕布战死后,袁涣也就投了曹,毕竟他跟吕布关系实属一般,还没有愚忠到要跟其同生共死。在曹手下,袁涣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旅。不过史料记载有限,我们难以得知为何袁涣不去投刘备,而是一直待在曹手下,但可以证明的是他对刘备的那份感恩之心。
刘备出兵东吴后,大败而归,曹营里便一直在流传刘备已经去世的消息,不少魏将都喜笑颜开,唯袁涣自己在一旁闷声不语。他跟刘备虽然见面次数少,也多次处于敌对阵营,但他对刘备的感恩却一直都在,从未消散。古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袁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的诠释了此言。也正因此,袁涣也很感谢曹,毕竟曹对待有才之人一向是恩威并施。
建安十八年时,曹称魏公,袁涣也水涨船高,成为了郎中令,并且可以代行御史大夫的权力,可谓位高权重。之后,袁涣又为曹提出了宝贵的治国经验,被曹所采纳,在位几年后,袁涣离世,曹为其痛哭,感慨道:“袁涣是我亲密的老部下啊。”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涣言於太祖曰:quot;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quot;太祖其言。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不贺。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三国志 魏书 袁涣传》
仔细分析袁涣的一生,会发现看遍整个三国,都难寻忠义方面远超袁涣之辈,他的忠义甚至可以跟关羽媲美。此外,袁涣虽不如司马懿郭嘉这般有名,但也是曹营中密不可缺的一份子,是他一直在给曹出谋划策,收买民心,帮曹一步步建立偌大的魏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