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和常遇春都是根出身 他们打仗为什么那么厉害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徐达常遇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大明第一功臣:徐达徐达,字天德,明朝开事帅。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徐达家世代务农,由于家境贫困,艰苦生活的磨砺,使他长大后,身材魁梧,膂力过人,性格坚毅,遇事动脑筋。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已经投入淮西红巾军的朱元璋回家乡招兵,22岁的徐达听到消息后,毅然仗剑应募,投到朱元璋麾下,开始了追随朱元璋西讨、南攻北伐的戎马生涯。徐达出身贫苦,并无机会接受教育,更不可能熟读兵书,但他遇事爱琢磨,肯钻研,所以参加淮西义军后很快在军中脱颖而出。史载,徐达智勇超群,并非蛮打蛮拼的莽夫,他打仗用计谋,不仅料敌如神,还能因敌而变,所以位在诸将之上。

image.png

  历史上很多名将都是根出身,因受教育局限,不可能天赋异禀,一从军就精通兵法,百战百胜,其超凡军事才能大都是在长期的艰苦征战中摸索、锤炼出来的。回望历史,不仅“英雄造时势”,“时势也造英雄”。徐达就是一个能造时势的大英雄。至正十五年,徐达随朱元璋率大军渡过长江,势如破竹,先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后一举攻克集庆(今南京)。随后,徐达率军接连攻克镇江、扬州等地,为朱元璋集团开拓江南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积功被朱授予淮兴翼军元帅。至正二十三年秋,汉王陈友谅与朱元璋展开决战。在鄱阳湖一战中,面对陈汉的强大水军,徐达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奋勇冲,一举击溃了陈友谅大军前锋。

image.png

  为之后彻底歼灭陈汉主力立下了头功、二十四年,累功荣升左相国。二十五年,被朱元璋拜为大将军,随即誓师出征,先取淮东,继而平定浙西,屡战屡胜,未遭败绩。二十九年九月,攻占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虏吴王张士诚以及部下将士二十五万。同年十月,被封破虏大将军,旋即率二十五万明军北伐,以扫荡残元。徐达率大军北上后,先攻取山东,再回师河南,又突然捣入河北,挥军一举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率王公大臣、皇后嫔妃仓皇北遁大漠,立国98年的元王朝覆亡,彻底结束了对中国的治。洪武初期,他留守北平,并多次率军远征漠北,驱逐残元,戍守北疆,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长城”。

image.png

  徐达为人谨慎,足智多谋,治军严整,屡建功勋,明朝建国时名列功臣第一。朱元璋对徐达评价甚高,曾说他:“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还不吝赞美之词地点赞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月,大将军一人而已”。洪武十七年(1384)闰十月,徐达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将他接回南京。次年二月二十病死(一说被太祖死)于南京府邸,时年54岁。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葬于钟山,配享太庙,名列大明开国功臣第一位(元功第一)。开国第一猛将:常遇春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今属安徽)人。

  明朝开国功臣,军元帅。和徐达一样,常遇春也是世代务农,家境贫寒,自幼习武,到20岁时已经练就一身好武艺,骑射皆精,“勇力绝人,猿臂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25岁的常遇春投奔朱元璋,因作战勇猛异常,升迁极快。当年六月,他率军接连攻取采石矶(安徽马鞍山西南)、太平(安徽当涂),立功被授管军先锋,随即升为领军总管。次年三月,随大将军徐达攻克镇江,立有殊功,十一月荣升军大元帅。至正十八年春,被攫拔为江南行中书省都督马步军大元帅、枢密院佥事。在之后的鄱阳湖激战中,他奋不顾身救出船陷泥淖的朱元璋,大败兵多将广、船坚炮利的陈友谅,勇不可当,威名远扬。

  不久官拜副将军,协助徐达灭掉吴王张士诚,晋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元年(1368)再次被拜副将军,从徐达北伐,攻拔元大都。洪武二年,朱元璋评功排座次,以徐达为首,常遇春次之。六月,常遇春率大军出北平(明改大都为北平),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开平(今内蒙正蓝旗境内),元顺帝再次北逃,明军乘胜追击,生俘元宗王十余人、将士万人及辎重骡马无数。七月,大军得胜回师,行至柳河川,因鞍马劳顿,餐风露宿,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史载,常遇春几乎不识字,也从不读书。他不像徐达那样喜欢用智取胜,而是剽悍勇猛,以力服人。

  他英勇战,冲锋陷阵,锐不可当,但治军严明,兵有方,曾经骄横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于是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常十万”。朱元璋对他评价也很高:“勤于外劳,南平诸郡,兵不失律,民无所扰”。所以他被评为大明开国第二功臣。和徐达一样,起于蓬蒿、没受过教育、大字识不了一箩筐的猛将常遇春也是在长期浴血征战中“自学成才”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