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给过李长三次安享晚年的机会,为什么他没能抓住?

  说到李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洪武二十三年,已经年逾古稀的李长因胡惟庸一案被处死,这位曾经与朱元璋一同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无奈含冤离世。有人说朱元璋心狠手辣,对待功臣不留情面,而事实上,朱元璋对于李长已经仁至义尽了,他给了李长三次机会让他安享晚年,只不过李长一次都没能抓住。

  第一次机会:辞官回家

  在朱元璋眼中,李长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臣子。李长朱元璋年长21岁,在朱元璋攻打天下的过程中,这位长者与朱元璋一同出生入死,一同讨论治国之策,在他的辅佐之下,朱元璋的治地域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可以说,李长是朱元璋最得力的下属,也是他最信任的伙伴,最感激的师长。

image.png

  很多人说朱元璋心狠手辣,一上台就将所有的开国功臣处死,但事实上,朱元璋并非是极度冷血之人,他也懂得感恩和奖赏。洪武初年,朱元璋让李长在册封太子等大典中担任了大礼使的角色,甚至还让他担任自己最爱的大朱标的太师。除此之外,李长还被封为韩国公,被赐予了免死金牌,其风光程度在众多开国功臣里绝对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这一系列行动都在证明,朱元璋对于李长的信任和尊敬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洪武三年,李长成为了朝堂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其权势仅次于皇帝,朝堂内外都布满了他的关系。至此,李长登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可是自小饱读诗书的李长,不可能不知道“飞鸟尽良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自己的仕途越是坦荡光明,越是在自掘坟墓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保全性命,安度晚年,李长以患病为由辞官回家。此事一出,满朝震惊,李长怎么能够放下自己的全部地位和权力甘愿当农民在家种地?皇上又怎能轻而易举的允许这样一位朝廷重臣回家养老呢?

  别说的文武百官了,连李长自己心中都纳闷。原本自己向皇上提交的那份辞职报告就是一场的表演,目的就是为了告诉皇上,自己年事已高,权力和地位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谁能想到皇上的就批准了他的请求呢?

image.png

  现在的李长或许还想不到,皇上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给他一个活命的机会。自从朱元璋称帝,他就开始对任何可能威胁自己皇位的事情加倍的敏感,像李长这种老臣,功高震主,是最可能威胁自己皇位的人,但念在他们对帝国有汗马功劳,朱元璋打心眼里也不愿将他们处死。因此,功臣们主动退出权力中枢是最好的办法。

  其实朱元璋已经足够仁至义尽了,在李长退休后,朱元璋赏给了他无数的土地和佃户,如果李长足够聪明,必然能安安心心的过好自己的晚年。可惜,离开权力中枢的李长不甘心过这种清冷的生活,于是在第二年向皇帝上疏,称自己想回到朝廷继续工作。看在往的情分上,朱元璋只得给了他一个主持修建宫殿的工作。可以说,这第一次活命的机会,因为李长的贪心而错过了。

  第二次机会:胡惟庸案

  此时的李长虽然已经被调离了权力中枢,但是他在朝堂上的威望却丝毫不减半分。洪武九年,李长的李淇迎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得到了这门皇家亲,李长早就应该满足于现状,想方设法的远离帝国权力。

  然而,正在此时,一位精明能干的年轻人出现在了李长的生活中,此人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没过多久,李长弟弟的迎娶了胡惟庸的女儿,李、胡两家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凭借着李长的这一层关系,胡惟庸的仕途一片平坦,很快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朝廷。

  后来的事情就不必多言了,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一出,胡一系一并问斩。不光如此,朱元璋借此机会不断扩大此案的影响力,朝堂有一公二十侯被牵扯其中,几乎把整个文官团队都洗劫一空。

image.png

  作为和胡惟庸一家有亲密关系的李家,在此事中自然也是难逃其咎。1385年,李长的弟弟李存义因为与胡有联系而被告发,其实从这时起,朱元璋对于李长一家人都已经非常忌惮了,但是他依旧看在李长的面子上,没有将李存义直接砍头,而是发配到了崇明,留了他一条命。

  胡惟庸一案有多么的残血腥,大家都是清楚的。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还能顾及李长的感受,实在已经是对他仁义至极了。可李长呢?根本没有向皇帝谢罪,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其实如今的形势对于李长已经相当不乐观了,假如李长能够看清实务,把自己置于一个退朝老臣的位置上,皇上也就不会追究他的问题了。可他偏偏恃宠而骄,全然不顾君臣之礼,这就让朱元璋无法原谅了。

  第三次机会:替人求情

  洪武二十三年,李长老家的一处房子墙体坍塌,于是他向掌管军队的老友汤和借了三百名士兵,让他们帮忙修整房屋。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汤和为了不让皇上怀疑,于是将此事原原本本地上报了朝廷。

  在朱元璋眼中,一位在朝中能够呼风唤雨的权臣,突然借用了大量的士兵,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值得警惕。所以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对李长起了心,但李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

  没过多久,李长的一名亲戚丁斌因犯罪被流放,李长大发心,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希望皇上能够看在自己的面子上饶他一次,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件事,压垮了朱元璋对于李长的最后一丝信任。

image.png

  1390年,朱元璋派御史彻查丁斌案,在调查的过程中,丁斌供出了两条足以置李长于死地的证据,一是胡惟庸的谋反行动中有李存义弟弟的大力支持,二是胡惟庸曾经找李长一同协商过谋反之事,只不过李长说过,自己已经老了,你们看着办吧。也就是说,虽然李长没有直接参与谋反,但是他默许了胡惟庸的行动。

  就这样,曾经位极人臣的李长被夷灭三族。其实李长有大把的机会可以安享晚年,免于一死,但他过分贪恋权力,恃宠而骄,罔顾君臣之礼,这才让他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