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浑河之战中的阵容如何?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浑河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天启元年(1620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乘大明神宗和光宗接连驾崩、熹宗刚刚继位之机,率领数万大军妄图一举攻占沈阳、辽阳,进而夺取除辽西走廊之外的整个辽东。

  坐镇辽阳的大明辽东经略袁应泰在收到后金军队进攻沈阳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发兵救援沈阳:

  1、以驻守辽阳的四川石柱、酉阳土兵七千八百人和戚家军三千七百余人组成第一梯队,在援辽总兵陈策、副总兵童仲揆、副将戚金、参将周敦吉的率领下,先行向沈阳进发;

  2、以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带领三万辽东军为第二梯队,在完成集结后,再向沈阳进发。

  石柱、酉阳土兵和戚家军都是大明战力最为强悍的部队,以至于《满文老档》都不得不承认“明之步兵,皆系精锐,骁勇战,战之不退”。李秉诚等人帅的辽东军,战力也不差,虽然在萨尔浒之战中表现的胆小怯懦,但有李成梁的老底子在,若能奋力一搏,还是能对后金军队构成威胁。

  然而,这支人数共计四万余、阵容堪称豪华的援沈明军,最后还是在浑河战败了:石柱、酉阳土兵遭受重创,戚家军全军覆没,辽东军在逃跑时被皇太极斩了四千余人。

  那么,问题来了——浑河之战,明军阵容堪称豪华,为何最后还是战败了?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帅白杆兵的石柱宣抚司掌印女官秦良玉上呈给明神宗的一道奏疏说起。

  根据《明神宗实录》中的记载,这道奏疏是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到达通州后的万历四十八年五月所上,内容是:

  请皇上假臣战车,给臣火器,半步半马奇正相兼。又臣土兵自川抵辽,一概计费每名不过四两。况安家银两名为安家,实与各兵备置器械以御敌用。臣兵跋涉,若非器械颓损不堪,何敢喋喋恳。

image.png

  通过这道奏疏,我们可以知道,由秦良玉帅的这支白杆兵缺乏战车、火器和战马,甚至连自己携带的武器、军械也在长途跋涉后损毁严重。

  对此,明神宗已经无能为力了,因为当时的他已经病重,两个月后驾崩。明神宗驾崩后,大明朝政更是一片混乱,新继位的明光宗不到一个月就驾崩,接着继位的明熹宗因移宫案的困扰而无暇他顾。

  这种情况下,根本没人在乎白杆兵需不需要补充武器、军械,唯一注意到白杆兵的兵部,也只是催促他们尽快前往辽东。

  秦良玉上了奏疏后,白杆兵的遭遇还是如此,可以想象没有上奏疏的酉阳土兵和戚家军的情况只能更糟。根据《熊廷弼集》中的记载,酉阳、石柱土兵到达辽阳后,看到他们情况的熊廷弼曾说:“酉阳、石柱土兵虽到,介未完,械未备。”

  即便如此,白杆兵、酉阳土兵和戚家军也没有任何怨言,在接到救援沈阳的军令后,他们毅然踏上了征程。

  只是,当他们行进至距离沈阳不远的浑河时,沈阳城已经陷落。接下来是进是退,陈策等人产生了分歧。

image.png

  主帅陈策认为此时应该退保辽阳,而周敦吉、戚金等人则以“吾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为由,坚持继续前进。

  至今的很多军史研究者都认为陈策的主张是对的。但是,根据当时战场的具体情况,陈策等人最终决定在浑河两岸布防无疑是正确的。

  因为浑河距离沈阳不远,后金军队肯定会发现他们这支大军,如果他们贸然撤退,必然会在后金骑兵的追击下损失惨重,并且在他们身后还有李秉诚等人率领的三万辽东军,若辽东军能及时赶到现场,他们起码能立于不败之地。

  果不其然,发现这支明军后,努尔哈赤立即率领数万大军扑了过来。而陈策则命令周敦吉带领酉阳、石柱土兵七千八百至浑河北岸布阵,自己率领三千七百余戚家军在浑河南岸布阵。

  战斗开始后,努尔哈赤先以正红旗的数千骑兵冲击浑河北岸的明军军阵,被酉阳土兵和白杆兵击退。接着又派正白旗出马,依然被酉阳土兵和白杆兵击退。最后又派正黄旗上阵,还是没有取胜。

  诸将奋勇迎击,败白标兵(正白旗),又败黄标兵(正黄旗),击斩落马者二三千 人,擒后金一参将、二游击。——《明史纪事本末》

  眼见战事不顺,汉李永芳着急了,经过对明军阵型的观察,他发现装备有战车、火器的明军皆在浑河南岸,而浑河北岸的明军只能依长柄竹矛和盾牌抵御后金骑兵,并且浑河北岸的明军穿着厚重不利于近身格斗,所以只要用火炮将北岸明军的阵型轰开一处缺口,后金军队就能冲进去将他们击败。

  当时,后金军队并未装备火炮,但是沈阳城头却有。于是,李永芳赶紧找到了被俘的明军炮手,又是亲自解绑,又是悬赏千金,终于打动了一些明军炮手。这些明军炮手将原本安放在沈阳城头的一批小口径火炮运送到两军阵前,轰击浑河北岸的明军军阵。

  酉阳土兵与白杆兵没有装备火器与战车的缺点在此时暴露无疑,他们的长柄竹矛和盾牌根本挡不住小口径火炮的轰击。就这样,酉阳土兵与白杆兵阵型大乱,被乘机冲上来的后金军打的大败,参将周敦吉、酉阳将领冉见龙、石柱将领秦邦屏等人战死,残兵在酉阳将领冉文光、石柱将领秦民屏的带领下渡河撤离战场。

image.png

  酉阳土兵和白杆兵战败后,后金军随即将浑河南岸的戚家军发动了进攻。戚家军则在陈策、童仲揆、戚金的带领下,依托战车和火器拼命的阻击后金军。

  正当戚家军与后金军激战时,李秉诚等人带领的三万明军终于赶到了距离浑河只有十几里的白塔铺。可是,他们既不前去增援戚家军,也不向后金军的侧后迂回,而是驻足观望了起来。

  与此同时,后金军的斥候也发现了这支明军,并赶紧向努尔哈赤回报。得知三万明军就在白塔铺,努尔哈赤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这支明军突然向其侧后发动攻击,那么后金数万大军很有可能被击溃,于是他立即命令皇太极带领数千骑兵去堵截李秉诚等人率领的明军。

  要说这李秉诚等人着实是可耻,面对皇太极的数千骑兵,他们转身就逃,结果白白损失了仅四千兵卒。

  得知三万明军逃跑后,努尔哈赤立即命令后金军以旗为单位轮番向戚家军出击。

  战斗持续到此刻,陈策等人也明白他们一直期盼的三万辽东军不会再出现了。于是,他们一边以坚实的松木板加固战车构成的防线,一边派敢死之士破围向辽东经略袁应泰求救。

  袁应泰在见到这位敢死之士后,居然以“奴兵强,决不可救,不必又添陷一枝人马”为由拒绝派兵救援在浑河南岸血战的戚家军。

  是岂有此理,纵使后金军再强,此时也是强弩之末,若他能强令李秉诚等人的三万辽东军对后金军个回马枪,击溃后金军、收复沈阳不是没有可能。

  可他却看不到这些,即使是那位敢死之士叩头流血,即使是辽东巡按御史张铨再三以激将法劝他出兵,他都不为所动。

  袁应泰放弃了对戚家军的救援,戚家军却没有放弃对大明的忠诚,一片“大丈夫报国就在今”的呼喊声中,他们冲向了后金军。

  至此,浑河之战结束了,由酉阳土兵、白杆兵和戚家军组成的阵容堪称豪华的明军战败了。只是,他们不是败给了后金军,而是败给了混乱的大明朝政、驻足观望的三万辽东军、拒发援兵的袁应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