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对古时候城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过这一问题:在古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城墙之外都是平地,既然是为了防御敌人而修建的,那么修成斜坡的话,平地会更难走,也就加大了敌人攻城的难度。

  那为何古时候人们在修建防御工程的时候,不将城墙外的地修成斜坡呢?如果修成非常陡的斜坡,对防御是否会有更大的帮助呢?

image.png

  图片:敌人在城墙外攻城剧照

  在古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城墙之外都是平地,也有斜坡的个例存在,如著名的“合川钓鱼城”。合川钓鱼城现在是国家4旅游景区,它除了是风景胜区之外,同时也是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古时候战场遗址。

  当年,钓鱼城可是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易守难攻,在冷兵器时代,它所凸显出来的防御作用效果极好,是当时蒙军难以攻克的堡垒之一,而这座城墙就是典型的“城墙外是斜坡”的例子。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已经说了这座城墙就是“城墙外是斜坡”的典型优秀个例,那么,古时候的城墙为什么不仿照这一城墙,将城墙外的平地修成斜坡呢?实际上,这其中有这三点原因值得深究。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合川钓鱼城

  一、经济、技术等条件不支持

  合川钓鱼城之所以能够成为“城墙外是斜坡”的典型个例,首先仰仗的就是完美的天然地理优势。而实际上,没有地理优势的依,想要修建大型工事,就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古时候的科学技术条件并没有那么的发达,没有挖掘机、装载机等等,修建工事必须依双手来进行,而这吃苦受累的最终都是百姓。

  就如长城这个伟大工程,虽然它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但是这背后耗资巨大,先不说究竟花了多少资金,光是人力就动用了70万的百姓,不少百姓都在修建工事的时候丧命。

  就如修建长城一般,想要修建城墙外的斜坡也并不是一件易事,一座城池少说也有几万或者是几十万人口,城池的面积不可小觑,想要动工修建“斜坡”,可能需要全员上阵,这其中所耗损的劳动力与修建而成的“斜坡”根本不能够相,最后很有可能是弊大于利。

image.png

  图片:百姓修长城剧照

  除了人力之外,物力和财力也根本不可能支持开展这样的工程。在古时候,建筑材料的是非常高昂的。

  就如我们熟知的石灰,这是修建陵墓和宫殿的常用材料,一般人根本就使用不起这样的材料的,不然古时候的百姓怎么都住的是普通泥成的房子呢?

  从专业角度来说的话,石灰是商周秦汉时常用的建筑材料,西汉时期又出现了三合土,这是使用石灰、黄土和沙子混搭而成的,到了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糯米灰浆,这个建筑材料一直沿用到了元明清时期。

  而糯米灰浆这一建筑材料的制作工序是非常复杂的,它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石灰、藤桃汁、河砂等等,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再往里面加上蛋清和动物血。

  这里面的每一样材料放在古时候的经济条件下,都是非常高昂的,如果使用这些东西来修建“斜坡”的话,性价一点儿也不高。

  先不说这“斜坡”能不能够完美的抵御敌人袭击,很可能在没建成前就把国库亏空了,等到敌人的来时,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持战争的各种物资消耗了。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糯米灰浆砌的墙

  二、防御作用着实有限

  对古时候的军事防御系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古时候,凡是提到要修建城池防御工程,就是“深挖壕沟”亦或是“加固城墙”等。

  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古时候的劳动人民生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但这也仅仅是相对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而言的。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智慧也是难以想象的,他们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为战争需要制作一切可使用的工具。如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的“云梯”,又如魏晋年间出现的“六轮车”等。

  “云梯”,顾名思义就是一般的梯子,古人在作战攻城时会借助“云梯”爬上城楼。而这还仅仅是一般的攻城工具,魏晋时期出现了六轮车驱动的大家伙,它可以直接在城墙上滑动。

image.png

  图片:爬云梯攻城剧照

  到了后来,攻城工具越来越追求“精、准、狠”,于是又出现了巨木制造而成的“飞楼”,它可以达到和城墙一般的高度,在“飞楼”上面可以直接平射弩箭,压制守军。

  当然,弩箭的威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射程可以达到“千步”的床子弩,对着城墙发射的话,这些弩箭会“砸”在城墙上,密密麻麻的扎成一堆,攀城士兵也可以直接抓住这些城墙上的弩箭向上攀爬。而这种攻城方式的典型例子也是有的,如公元1259年的宋蒙鄂州之战,当时敌军一度凿破了鄂州的西南城墙。

image.png

  图片:发射中的床子弩剧照

  总之,即使修建了“斜坡”,可能也根本抵挡不了敌人的侵袭。毕竟在城墙外是平地的条件下,敌人在作战的时候就会想到使用云梯来攀登城池,建造出和城池一样高的“飞楼”来发射弩箭。那么,当城墙外是斜坡的时候,谁又能想到敌人会建造出什么样的作战工具来达到攻城的目的呢?

  也因此,与其大动干戈地将城墙外修建成斜坡,不如多花点儿心思在的防御工程上,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修建“斜坡”着实不必要。

image.png

  图片:宋军攻城剧照

  三、影响城内外经济、交通运输的发展

  一般而言,古时候的重要城池都坐落于经济交通枢纽的核心地带,倘若的将城墙外平地修建成“斜坡”了,那么定然就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人们光是徒步行走就会累得够呛,如果运输货物难度就更累了。

  而且很多的小商贩都是生活在外城的,每天一大早会带着货物赶到内城,倘若城墙外是斜坡,又该怎么轻松快捷的运输这些货物呢?

image.png

  图片:商贩运输货物剧照

  “城市化”问题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化问题”早在明清年间就出现了。当时,有很多西洋人来发达的城镇做生意,倘若交通不便利,那些洋人如何愿意将洋货送往都城各地?

  而都城内的人口也在攀升,在明代时期,都城北京的人口已经突破120万,人口增多,城内自然容纳不下,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扩容。

  通俗的来说,就是将城墙向郊区移动,倘若城墙外是斜坡的话,那么“扩容工程”也会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与难度。

image.png

  图片:将洋货送往都城各地剧照

  在《大志》当中,中国的城市道路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公路,中华文明能够得以强大并繁荣,可以说,背后离不开发达的水陆交通。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顺畅与否影响的是整个国家的民生问题。倘若将城墙外的平地修建成“斜坡”,这样一来,最终影响的就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阻碍了整个城池的经济发展,实在是得不偿失。

image.png

  图片:陆路畅通剧照

  总而言之,如果将城墙外的平地修建成斜坡的话,能够起到抵御敌人侵袭的作用有限,一点都不谱,可实施性几乎为零。不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这么简单的问题古人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