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魏征敢于直谏,其实是被李世民利用了吗?
魏征直言敢谏,并不是不怕死,而是另有隐情!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大器晚成的魏征,以直谏名留青史。魏征的一生崎岖坎坷。他有文人墨客的气息,也有刚正不阿的精神。他是初唐四大名相之一,贞观之治的主要角色,如果唐太宗是贞观之治的导演,那么魏征绝对是领衔主演。他秉公执法,编撰史书,直言上谏,触碰龙鳞,道路走出一条清晰而特的风格。
魏征性格鲜明而有个性,处事方式也截然不同。太宗对他又爱又恨,他的优点也是缺点,只是看他遇到了谁。如果他是遇到隋炀帝,早就人头落地。他有头脑,但无眼光,缺乏时局观。魏征在瓦岗时没名气,并不像演义中说他是贾家楼四十六友的大哥。这与他是文官有关,毕竟动荡时期,武将是主演。同在李密帐下参政幕僚,魏征名号远不及房彦藻、祖君彦。从另一方面看,只怪李密不识人,更不会用人。文有魏征,武有徐世勣,连二流将领刘黑闼后期也是爆发式人物,许敬宗同样是可造之才。
追根到底李密本人太聪明了,忽视身边人才,李密不适合当领袖,当参谋更适合发挥他才干,献计杨玄感,初入瓦岗寨时,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时候身边的人,会影响一个人的决定,如李密身边的房彦藻,翟让身边的王儒信,多多少少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魏征跟随李密投唐后,他很想有所建树,作为自己立足资本,魏征做事很果断,他向李渊,招降瓦岗余部徐世勣,
此事他成功了,算是在李唐建了第一功。可是命运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他招降徐世勣时,黎阳被窦建德一锅端。魏征无奈,只得苟且偷生。
不知道是魏征遇到了李世民,还是李世民需要魏征,也许二者不冲突。魏征需要通过直言敢谏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李世民需要一个敢向自己说话的人来说明自己是明君。二人有共同目的,还利国利民,于是配合地天衣无缝。
一开始二人很默契,魏征直言进谏,李世民谦虚接纳。后来李世民发现魏征玩过头了,他开始触碰二人默认的游戏规则。魏征多次触碰龙鳞,离不开长孙皇后的支持。江山是李家的,天下的财团是李家的吗?李唐需要各方势力集团的支持。
长孙无忌是关陇集团的代表,又是皇帝大舅哥,权位极高,他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表忠心,不被猜忌,所有事情必须支持李世民。但他还得保证自己集团的利益,他需要李世民时时刻刻清醒着,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安享稳定,只有这样他的利益才能长久。关陇集团需要明君来稳定他们利益,不能再出杨广式的暴君。所以顺着趋势选择魏征。
长孙兄妹与李世民玩着无间道,他们需要魏征站在前沿,在可控的情况下必须保护他、支持他,事态有变动,魏征就只有当炮灰。当然这些都由长孙皇后出面协调,长孙无忌不便出面,他只需幕后纵。对李唐来说长孙家族就如杨隋时期的孤家族。
如果说太宗、长孙家族、魏征是隐形于李唐中心的三国演义,那太抬举魏征了。魏征不过是李唐与关陇集团的一枚棋子,但魏征甘愿做这枚棋子,只有这样他的仕途才能畅通无阻。
贞观年间魏征实现了自己抱负。死后位列凌烟阁第四,达到名利双收,人生巅峰。李世民时刻想着魏征,他推倒过魏征的墓,又从立魏征的碑。对这位鞭策自己前进的人是爱恨交加。每想魏征就去凌烟阁,但当要踏入,他想到了侯君集,又止步不前。他只有在凌烟阁门外徘徊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