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北伐成功案列几乎没有 朱元璋北伐是如何成功的
北伐的确很难,但是也不是不可能成功的。早在三国时,吕蒙就指出:“今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聘,至尊今得徐州,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这其实是点中了北方政权的一个很重要的弱点,那就是一般都处在四战之地,国境线漫长,四处都要分兵防守,故而对峙南方政权的一线兵力反而不会很多。而徐州距离南方治中心建康非常近,南方政权以徐州为突破口的话,可以轻易集结起占绝对优势的一线兵力,并且因为徐州无险可守,可一战克之。只是东吴自身实力有限,怕打下了守不住,反而让北伐军被包了饺子,所以一直采取较为保守的先巩固淮南(结果屡败于合肥、寿春)的方针。
到了东晋,治集团就开始将这一思路投入实践,并确立了以攻占山东为深远目标的进一步规划(因为燕一直较弱)。刘裕北伐,大军果然迅速通过了徐州(当时徐州已被桓温之前北伐攻占),奔袭山东,先消灭了最弱的南燕。随后,刘裕兵分多路席卷中原,相继攻克洛阳、长安之后灭亡了后秦。此时,刘裕已经取得除了河北之外的整个天下,若非刘穆之病死,北伐可能已经成功。
明太祖制定的北伐计划则是: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这很有可能就是吸取了刘裕北伐的成功经验,只有一处修改,那就是不浪费兵力攻长安,只拿下潼关,以少量兵力守关即可牵制西北元军,这样此后就可以集中力量直取大都。我认为这是一招妙棋,并且打破了历代兵家“得关中者得天下”的思维定势。
先取徐、青的北伐路线可以看出有几个明显的好处,一个是有大海帮忙掩护侧翼,这样奔袭山东之军被多路夹击的风险就少了很多。攻下徐、青之后,就反而对中原形成了东、南两路包夹之势。此外北方政权一般不会在山东部署很多兵力,较易攻取,拿下之后,因为地形多山却也较容易巩固。就算北伐军被敌人断了后路,也可以依据山东来自保。更重要的是,直取山东一旦成功,就可大大充实本方实力,形成雪球效应,极大的扭转了敌我力量对。
所以,朱元璋闪击山东的计划在4个月内就取得了巨大成功,俘获士卒3.2万余人、马1.6万余匹、粮59.7万余石、盐5.37万余引、布绢8.07万余匹,而己方几乎没有什么损失,扭亏为盈。此后明军可谓一路顺风,除了攻打山西时遇到元军顽抗之外,其余战役非常顺畅,几乎是势如破竹,攻大都时元顺帝也是弃城而逃,于是取得了历史上唯一一次北伐的完全胜利。其实,北方政权也不像南方那样有那么多险要地形可守,只要形成了势头,就有可能反而形成这样一边倒的局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