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大征巩固了中华疆土 三大征为什么还引发争议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万历三大征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欢明朝历史的朋友们,应该对万历三大征非常熟悉,即李如松平定蒙古的宁夏之役,李如松抗击本丰田秀吉的之役以及李化龙的播州之役;这就是,万历皇帝在位时期对外的三次重大军事活动。虽然万历三大征,在整个古时候历史战争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其对历史和明朝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三大征巩固了中华疆土。
只不过后世人,对于万历三大征的争议非常大,有人认为,万历三大征给明朝发展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让明朝不仅安定了边疆地区,也除去了背叛明朝的大臣杨应龙,同时也帮助打退了当时的本侵略者,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万历三大征,耗费了明朝大量的财力物力,并且取得的成果也只是短期的,在此后不久,万历三大征的成果就在万历皇帝的怠政之下灰飞烟灭了,如此,耗费了大量精力发动的战争价值并不大。
那么,万历三大征到底给明朝带去了哪些影响呢?其对于明朝的发展,到底是利还是弊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明朝在万历三大征过程中的舍与得。首先我们来分别看一下这三场战役。
第一战,宁夏之役
这次的军事活动是为了“哱·拜”之乱,“哱·拜”于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发动叛乱,他们企图翻身当个皇帝,推翻明朝的治建立新的王朝;而面对这场规模较庞大的反叛活动,明朝派出了当时的副总兵“李昫”,摄总兵事进剿,希望军队能够一鼓作气击溃叛军。
但为了这场叛乱,“哱”拜规划已久,叛军较强势,李“昫”并没有将其一举攻破,所以为了尽快的安定边疆地区,明朝朝廷又调李如松带领宁夏总兵和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
这场战役历经时间很长,期间残酷的斗争数不胜数,最后,明朝军队将宁夏城包围,并且采用水攻的方式逼迫叛军投降;因为长期的大水围困,宁夏城内弹尽粮绝,人们失去了外部资源的支持,叛军走投无路,为了保证生存,来自各方势力的叛军内部发生了冲突,而且守候在宁夏城外部的明朝部队得到消息,对宁夏城发动的猛攻。
面对这样的内外夹击,哱拜君方寸大乱,最终名将李如松攻破宁夏城,将哱拜团团围住,其自尽,叛军也被悉数捕获;至此,“哱”“拜”之乱才全部平息,宁夏等边疆地区得到了安定。
但是宁夏战役的时间线拉的很长,对于明朝的军事实力是一个极大的消耗,对内部的财力物力也损耗很多。不过哪怕如此,叛军之乱平息,明朝震慑了的西部实力,也让大明王朝的治收获了一个较安定的外部环境。
第二战,播州之役
播州之役是为了打败明朝的叛将杨应龙发动的军事活动;杨应龙的家族底蕴很深厚,其祖上的势力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其先祖杨端为唐朝打败了南诏势力,而成为了割据播州的藩镇,而因为播州的地理位置以及杨家的历史底蕴等因素,其家族的传承非常的繁茂,先后经历了两宋元朝都没有极端衰败。
到了明朝时期,杨家依旧在中原地区占据着很高的地位,这也让杨家在名城的影响力很深,在明朝的洪武年间,杨家的强将杨铿归降明朝,自此被视为是苗疆的土司,不再是一个与朝廷作对的家族势力,反而因为家庭规模的原因在明朝的朝廷之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此后,杨家在明朝传承二十九代,到杨应龙时期获得了万历皇帝的封赏,成为了指挥使,但是或许是因为杨家的世代传承,让杨应龙出现了膨胀,又或许是杨应龙本身不甘心万历皇帝对于他的肯定,于万历十七年背叛明朝朝廷,携带着底蕴深厚的杨家,并且脱离明朝之后,或许是为了发泄对于明朝皇帝的不满,杨应龙烧抢掠,无恶不作,甚至企图像曾经的“哱”拜一样推翻明朝的治。
而考虑到杨家的势力和底蕴,万历皇帝一开始并没有派兵,而是给予杨应龙官位上的,以及军事上的威胁,可面对万历皇帝这样的方式,杨应龙是叛是降,犹豫不决,最终惹怒了万历皇帝,其不再对杨家实施安抚,而是派大军进行。
在明朝正规军队的面前,杨家的势力渐渐支持不住,最终杨家被明朝消灭,持续了几年之久的杨应龙叛乱也被了下去,播州之役以明朝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第三战,战役
值得注意的是,战役并不是明朝与入侵者之间的斗争,而是明朝帮助人民对抗本侵略者的斗争。在公元1588年,丰臣秀吉一本,但由于本本身土地面积狭小,诸侯出现了封地划分不均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丰田秀吉决定出兵以获得更多的土地进行分封,在解决国家内部矛盾的同时也加强本的国家实力。
而当时的实力发展并不强,在基本完成一的本军面前显得有些薄弱。后来,大明王朝经过决策,认为如果本军占领了,那么对于明朝的治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为了维护的治,也为了不在王朝边疆发生冲突,大明王朝决定支援,并且先后两次出兵,最终帮助击退了本侵略者,也间接的维护了明王朝边疆的安定。
万历三大征的得失
从上述战争结果来看,万历三大征是以明朝的绝对胜利而结束的,三场战役的意义也较明确,安定了西部的边疆,震慑了西部的实力,让他们不敢再对大明王朝的治产生觊觎之心,让明朝的内部发展获得了一个较安稳的环境。
同时铲除了对明朝有异性的杨氏家族,因为杨氏家族的历史底蕴本身就很深,其在明朝治初期并没有归顺,但当时明朝却没有派出军队进行,由此可见杨氏家族的实力有多么雄厚,后来杨家归顺明朝,但对明朝的治也不是完全服从,这本身对于明朝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而杨应龙的叛乱也让明朝抓住了时机,解决了这一内部隐患,对明朝内政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战争的胜利则打压了本的野心,也安定了东部的边疆地带,其与宁夏之役的结果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对明王朝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安定。所以,万历三大征的好处非常明显,也可以说,万历三大征简直就是帝国荣耀。
万历三大征耗费巨大财力物力
但万历三大征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也是巨大的。
清朝官方的《明史》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王德完传》也记载:“近岁宁夏用兵,费百八十余万;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
据此可以粗略计出,这八年间国家的军事开支高达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这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而因为历史遗留原因的影响,明朝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海上发展也以郑和下西洋为主,可是郑和下西洋本身是一种友好往来的状态,而且在交往的过程中以明朝宣扬国威为主流,什么是宣扬国威呢?
在郑和下西洋的表现中就是赠予所到达国家财物,这本身对于明朝的发展就是一个消耗,所以,无论是海上贸易还是陆地贸易,明朝的发展都不容乐观,这就导致大明王朝的财政收入本身就很薄弱,国家能够积累的财富不多。
而明朝的对外政策又很强硬,国家几乎处在连年战争之中,百姓的生活不安定,能够创造的生产力也就很少,在这样的基础上又进行如此规模庞大的战争,对于财政的消耗可想而知,所以万历三大征,其实是明朝会出现财政危机的一个关键。
结尾
因此,对于三大征利弊的评判是较困难的,如果这三场战争不实施,那么明朝就会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但这三场战争消耗的财力物力实在太过巨大,对明朝的发展也是一个阻碍。
而且,如果万历皇帝后期也能够励精图治,守住这份功勋也就罢了,可万历皇帝在治后期出现了极端怠政,将三大征的成果挥霍一空,这让万历三大征的存在蒙上了一层阴影,毕竟,守不住的成功没有意义,可财政消耗却是实际的。
这么看来,万历三大征的结果确实是短期的,以如此大的财政消耗换来一个短暂的安定发展环境或许的得不偿失。所以,三大征的利弊都很明显,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我们不能够一边倒,而是要客观理性的分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