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由来是怎样的?关于华夏的由来有什么观点?

  汉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华夏为主体,融合他族,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漫漫发展的历程中,随着各民族经济文化上互相交流,互相渗透,形成一的中华民族--华夏民族。“华夏”是中华民族的称号,凡是今天在上生活的56个民族,都称之为“华夏民族”。作为一名中国人,常常以称自己是“华夏民族”、“华夏子孙”为荣。尽管我们经常这样自豪地称呼自己,但对于“华夏”的由来,却是很难给出一个定论,作为一个未解之谜,自古至今,有很多说法。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关于“华夏”的由来,上古时代就留传这样一个传说。蚩尤原来是炎帝的大臣,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想霸天下,于是联合苗氏,想把炎帝从南方赶到涿鹿,自称南方大帝。决定胜负的一战开始了,他们大战于涿鹿的野外。大战当时,蚩尤一夫当关,手持长剑,指挥着自己的士兵冲向炎帝的阵营,炎帝部落明显占了下风。不得已,炎帝一面抵抗,一面带着部队仓皇地撤离战场,并向黄帝求援。

  这时蚩尤已向涿鹿进军,黄帝下令重整队伍,两军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垒,黄帝心想,只要我和炎帝携手并肩、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打败蚩尤。但他们低估了蚩尤的法力,蚩尤竟然施起了妖法,刹那问,天地间扬起一片浓雾,而且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炎黄的军队什么都看不见,被打得节节败退。面对一意孤行、制造战争、祸害百姓的蚩尤,黄帝决定奋力一搏,他找到了炎帝商量作战计划,并让人利用太极推测演算,后来又派人到蚩尤的大本营,探听军情,知道蚩尤马上就要再次施妖法。黄帝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当蚩尤的部队冲上来时,便被炎黄联军团团包围。

  此时炎黄联军把骨头做的战鼓擂得震天响,使得联军的士气大振,士兵们个个变得更英勇了。最后终于将蚩尤的部落打得落花流水,蚩尤也被俘虏。不肯投降的蚩尤被黄帝下令斩首,而炎黄部落最后团结一致,一了整个中原。从此以后,中原各部落都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这就是“华夏”的由来。

  还有另外一个关于华夏由来的传说,对此有不同的解释。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大禹历时数年,成功治水,被舜选拔为继任者。之后他开启了一个清明的历史时代。所以在当时,以禹代表的夏后族在当时领风,成为盛极一时的氏族部落。又加上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他们又被人们称之为华夏族。这也是为什么禹的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叫夏的原因了。

  今天,对于华夏由来的争论,仍然不断。一些专家学者将众多观点归纳为两类。第一种观点认为,“华夏”是民族的名称。他们认为我国古时候以“夏”为族名,“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夏”这个名词是由“夏水”得到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融合了别的不同的民族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民族。她尽管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她始终以一个核心民族为中心,逐渐地融合和同化别的民族,形成一种“单元性的多元化民族”,这就是今天的中华民族。在先秦时代,她被称为华族或夏族。而“华”指的是居住在华山,以玫瑰花(华)作图腾的“华族”,“夏”则指的是居住于长江中下游,“夏族”的祖先的夏后氏。华夏民族的称谓,由此而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华夏”。根本上不是什么民族的称呼,它仅仅指的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而在这个派别中,又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个派别是这样解释的:遥远的中华民族的远祖们曾经分为三个主要的集团,他们分别是华夏、东夷和苗蛮。

image.png

  在不断的争战和竞争中,黄帝取得了最终的霸主地位,他领导的华夏集团于是成为当时的文化和主流,东夷和苗蛮两大集团不得不俯首称臣,纳入华夏文明的圈子里。第二个派别认为,远古时代是以文化高低来定名的。所以,文化高的周礼地区称之“夏”,同样另一个文化高的民族称为“华”。“华”和“夏”合起来,称为“中国”。

  相反的,对于华夏周围的四方,由于他们是文化低的地区和民族,所以被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后来华夏不断融合壮大,周围四方民族凡是接受华夏文化的,大都纳入了传华夏文化的范畴,华夏渐渐地就成为了我们中华文明的象征了。

  尽管现阶段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开华夏之名由来的谜底,但我们相信,“华夏子孙”将永远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称呼。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