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第十二位皇帝,唐穆宗在位期间有多昏庸?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穆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唐宪宗李纯离世,其第三子李恒继位,史称唐穆宗。历史上唐穆宗李恒在位的时期,属于李唐王朝最为关键的一个节点。因为,穆宗一朝所衔接的正是唐宪宗时期的中兴局面,即“元和中兴”所以说,穆宗能否推动宪宗时期尚未涉及到的改革,使宪宗朝的稳定成果得以持续下去,便成为了一个重中之重。

  但就历史来讲,唐宪宗虽然能够称得上是英明的皇帝,但他的穆宗李恒,显然是一个德不配位的存在。这是因为,在元和十五年(820年)至长庆四年(824年)这短短的数年里,唐朝丢失了宪宗时期的成果。换言之,元和朝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换来的中兴,在穆宗时期非但没有得到巩固,反而付诸东流。之所以出现的情况,实际上同唐穆宗的昏庸无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01昏庸无道

  历史上的唐穆宗,在位时间虽然不过数载时间,但对唐朝历史的影响却不小。因为,自继位以来,唐穆宗所展现的便是昏庸无道的情况。以至于,宪宗皇帝尚未入殓,唐穆宗便已暴露出来了自己的本性。根据史料的记载,穆宗“游畋声色,赐与无节”面对这样的情况群臣纷纷上书谏言,希望穆宗能够爱惜民力,不可太过铺张等等。对于这样的情况,穆宗则表面答应并安抚谏官,而继续过着游宴无度的子。

  皇帝开始追逐声色马,其所导致的必然是政事荒废,史载穆宗“不留意天下之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宪宗时期解决了藩镇割据一方的情况,但并没有将藩镇割据的根子剪除。所以,穆宗在位的时期亦为唐朝推动变革的时期。反之,穆宗继位之后的昏庸无道,则使得这一变革则陷入了停滞的境地,这也就为后河朔复叛的情况埋下了伏笔。

image.png

  实际上,唐宪宗在位的末期,关于藩镇制度改革的问题已经被提上了程。当时的横海节度使乌重胤,便向宪宗上书指出,应削夺节度使权力使其无法控制各州。可见,穆宗的昏庸无道对于唐朝的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

  02付诸东流

  就在唐穆宗沉迷于宴饮的时候,帝国祥和背景下的危机已经开始初见端倪。历史上穆宗一朝,不仅皇帝昏庸无道,臣子也并非能臣。而这样的情况,则间接导致了幽州军乱的发生。这是因为,当时穆宗朝派往幽州进行管理的臣子,并没有相应的管理才能。这样的情况下,便导致了河朔军士同朝廷之间的再次对立。至此,“河朔三镇”之一的幽州率先发难。

  穆宗时期的幽州军乱,在“河朔地区”引发了连锁反应。就在幽州军乱之后不久,成德也出现了变乱的情况,这就导致“元和中兴”的功臣田弘正殒命于成德镇,紧接着魏博镇也再次开始实行割据。以至于,在这极短的时间里,宪宗朝被平定的“河朔三镇”再次脱离唐朝的控制。而对于这样的情况,唐穆宗君臣虽然焦虑万分却是无能为力。

  根据史料的记载,穆宗时的唐朝“自宪宗征伐四方,国用已虚,上即位,赏赐左右及宿卫诸军无节,即幽、镇用兵久无功,府空竭,势不能支”可见,穆宗的昏庸无道对当时唐朝藩镇割据的问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以至于,使唐朝面对这样的情况竟无丝毫之力。

image.png

  并且,穆宗朝亦大力推行销兵之策。而这些所销之兵,在三镇复叛之后则开始重现聚集到了河朔藩镇的旗帜下。反之,唐朝的销兵使得自身也无兵可调,史料记载当时唐朝控制的诸道“兵既少,皆临时招募,乌合之众”在以上两点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唐宪宗时期的中兴大业最终付诸东流。

  03穆宗总评

  关于唐穆宗李恒的评价,史料亦多指向了穆宗皇帝的昏庸无道。如《新唐书》曾这样评价唐穆宗道“穆、敬昏童失德,以其立位不久,故天下未至于败乱”反之,《旧唐书》的评价则更为深刻一些,其评价穆宗“观夫孱主,可谓痛心,不知创业之艰难,不恤黎元之疾苦。”总之,唐穆宗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究其根本在于,唐穆宗的昏聩最终使得唐朝失去了唐宪宗以力战开拓的中兴局面。

  诚然,唐穆宗最终使“元和中兴”的成果付诸东流。但就历史的发展来讲,宪宗之后的唐朝继续衰弱,实际上也属于历史发展的一个产物。因为,到了宪宗、穆宗的时期,藩镇割据的根源实际上已经很难被剪短。同时,宦官专权、朋之争等问题亦在这一时期开始初见端倪。所以说,穆宗朝的衰败亦有大势已去的意味在中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