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京位于现在哪里?《契丹国志》中是如何记载的?
辽南京,即南京析津府,是辽国陪都,人称燕京(今北京西南)。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938年辽太宗将(今北京西南的广安门一带)定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号“析津府”。名称来自于“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后来在金代经过修缮扩建成为金中都。
其名称来自于“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后来在金代经过修缮扩建成为中都。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以割让幽、蓟、云、朔等十六个州(史称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取辽太宗发兵协助。
从此此地在明代之前再难臣属中原,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1123年二月金太祖以“海上之盟”归还了太行山以南的燕京诸州——1125年十二月金太宗第一次伐宋攻下燕山地区)归北宋燕山府管辖过。
辽宋两国之间打了25年的恶仗,死伤无数破财亿万,就是为了争夺燕云十六州。而幽州,即后来的辽南京析津府,则是双方角逐争锋的重中之重!幽燕之地自古就是经济发达的农耕区、商贾往来的赋税重地,视之为“父母之邦”。
而入主中原的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一旦将这块膏腴之地据为己有,便死攥不放!在金代,海陵王完颜亮甚至将地处黑龙江的皇室祖坟都迁到这里,力度之大可谓石破天惊!评点大辽五京,有人说上京地位最高,中京占地最大……说到南京这座大辽陪都,它的最显著特点是“富庶”。
辽南京是宋朝向辽纳贡的交接点
后晋石敬瑭向辽割让燕云十六州后,辽太宗于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为南京,后改为燕京。燕京自此为辽朝五京之一,这也是今天的北京第一次以陪都身份跻身帝都之列。
与大辽的四京,南京物资丰裕,人丁兴旺,街市繁荣,宫殿壮丽。辽代帝王每年四处“捺钵”行踪不定,但到了辽代中后期,南京城却成了辽代帝王来得最多,逗留时间最长的一座都城。
幽州自古就是人口密集、百艺兴隆的繁荣富贵乡,其富庶之源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脉的。1005年,辽国首先主动在燕京以南的涿州、新城和云朔地区设置榷场。同年,宋朝也在雄州、霸州等地设置榷场。从此,“终(宋)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而燕京作为辽宋国界沿边的大都市,自然成为管理榷场的主要地点。辽宋两国和平商贸的稳定局面,维系了一百多年时间,燕京一带收益颇丰。
辽宋双方年年互派使者,使者们收购货物,直接进行贸易,燕京就成了使者交易的主要场所。宋使到辽,除携带朝廷礼品外,还把南方的丝织品、茶叶等带到燕京。返宋时,又从这里皮毛、药品、东珠等辽国特产带回。
燕京是宋朝向辽朝输送贡品的交接点。每年宋赠辽岁币、锦帛都要经燕京输送至辽上京。加之南方商人也以燕京作为贸易枢纽,故而燕京市场上使用的货币几乎全是宋币。据朱瑞熙先生的计,仅从宋宗景德二年到宋仁宗庆历二年这38年间,宋朝就向辽国进献了383万两白银和763万匹绢。依照当时的最低银价每两一贯六百文(铜钱)、绢平均价每匹一贯文(铜钱)计算,北宋共向辽国支付了1375.8万贯文(铜钱)的货物,平均每年支付36.2万贯文(铜钱)的货物。作为岁币转运的重要途径站与双方使者、商人的交易市场,地处枢纽的南京城有如大辽国的一座“金银库”!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当时,南京城有30万人,包括了汉、契丹、奚、渤海、女等民族。城内划分了26个“坊”,各坊有围墙、坊门,门上有坊名,以此管理城内居民。据《契丹国志》记载,南京城“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膏腴蔬瓜果实稻粮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好一派繁华景象!
辽南京之富不仅惠及大辽皇室,连南京的地方官也赚得盘满钵满。辽南京留守赵延寿为其养父赵德钧下葬,仅放入墓室中陪葬的汉唐钱币就多达七万余枚!而赵延寿为南京留守的任职时间为太宗会同三年(940年)至世宗天禄二年(948年)。仅8年时间,赵氏家族搜刮的巨大财富恐为天文数字!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南京地区经济之发达,商贸之繁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