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强秦对后世有什么启示?兴也商法,败也商法

  “秦王扫,虎视何雄哉”。经春秋争霸,公元前4世纪以后进入战国时代。此时华夏大地正处于奴隶制瓦解而新兴封建制建立的转型期,各国都相继变法,过去被视为西北蛮夷之邦的秦国却变得最为富强,终于扫平六国,一天下。使秦朝强盛的头号功臣,就是著名变法家商鞅。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商鞅非军人出身,以研究“刑名之学”起家,变法主要改变了体制,给了平民以立功升迁的机会。在商代和西周奴隶制状态下,官员基本属于“世卿世禄”即子孙世袭,下层士兵就是立了军功也没有什么升迁之望,自然缺乏斗志。从公元前359年开始,商鞅受秦王重用推行变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行“军功爵”,以上缴敌首级作为晋爵受奖的依据。士兵斩一敌军官马上可晋一级爵位,平民从此有了用战功改变自身地位的希望,军人也成了最荣耀的职业。

  秦军实行的激励机制,很快使自己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头强。在过去列国中齐军最布阵,魏国甲兵冲击力最强,此时秦国“科头”军却压倒了魏国精锐,在西河(如今的陕北)一战便斩魏军首级8万。据记载,那些穿布衣、不戴头盔的“科头”冲锋时全然不顾性命,一心要取对方首级。砍下敌军之头就能升官晋爵,又刺激了更多的人投军并拼命敌,略地和缴获愈多又使秦廷行赏有了资本……如此循环,秦军愈战愈强,成为一支东方诸国闻之丧胆的虎狼之师。

image.png

  军队征战要充足的粮食保障,商鞅变法另一项要求是催促百姓全心种地纳粮,重农而抑商。秦国强盛的核心就是耕、战,前者达到粮食丰足,后者鼓励民众打仗。按照这一变法思路,全国被塑造成只知道耕田和打仗的机器,老百姓职责要么是多打粮食,要么是到前方去敌立功。秦国不重文化教育,战国后期“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在军事征服中被一扫而空。

  商鞅变法奠定了后来秦国一华夏的基础,这个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施政也有残酷的负面影响。他本人又不听“恃德者昌”的劝告,以峻法严刑积怨甚多,待其山秦孝公死后逃跑都无人收留,最后落得个五马分的惨烈结局。

  秦国行商法,摒弃道义,一味以暴力解决问题,历史上公认“秦政暴”,民众生路狭隘而酷烈好斗,其皇族内血腥争斗也异常惨烈。秦武王举鼎砸死自己后,诸子为争位展开三年内战。由楚王家族嫁来的芈八子扶植其子当上秦昭襄王,就把非她所生的先王公子全部光。

image.png

  嬴政即位后就掉弟弟,自己巡行到沙丘行宫又突然死亡,据分析是被其第九子胡亥勾结赵高、李斯谋害。秦二世刚即位便将兄弟姐妹共26人掉,三年后又被宦官赵高所。嬴氏皇族内部实行自我血洗,使秦军在始皇死后几乎丧失了指挥核心,不知自己应该忠于谁的官兵最后纷纷向军投降。

  追溯历史进程,秦国可谓兴也商法,败也商法。商鞅将秦国变成一个极端尚武的战争机器,不讲以德服人而专恃暴力的思路又播下得天下后“二世而亡”的种子。汉朝再度实现一后,继承了秦政中有益部分,又废严刑苛法,以儒、法并用和王道、霸道兼行,才得以实行可持续地稳定发展。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