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中曹爽没有投降的话,他击败司马懿的可能性有多大?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平陵之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如果在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的高平陵之变中,在高平陵陪同皇帝曹芳祭祖的曹爽听从了大司农桓范的建议,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退居许都,号召天下勤王讨伐司马懿,胜算很大。但是,考虑到曹爽的性格问题,以及家眷都在洛阳等因素,再给曹爽一百次机会,他还是大概率选择投降,没办法,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image.png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魏主曹芳在曹爽兄弟等曹氏皇室成员的陪同下,前往洛阳以南的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睿。在洛阳城里装病已久的司马懿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假借郭太后的名义,起兵控制了洛阳城,并出城控制了洛水浮桥。司马懿派人向曹爽兄弟传话,答应他们只要归降认罪,就只是免去他们的官职,不会伤及他们的身家性命。曹爽本来就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遇到这样危难的时刻,不知所措。

  正在此时,大司农桓范从洛阳城骗开了城门,投奔到曹爽营地。桓范是一个很有谋略胆识的将领,曾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都督青、徐诸军事,司马懿得知桓范逃出洛阳投奔曹爽的消息,非常沮丧,认为像桓范这样的智囊去了,大事去矣。身边的蒋济说:“范则智矣;然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意思是说这个没关系,虽然桓范很有智谋,但是曹爽就像劣马一样贪恋马厩里的豆料,曹爽胆识不够,必然不会采纳桓范的意见。

image.png

  桓范来到曹爽营地后,就力劝曹爽携皇帝曹芳退往旧都许昌,认为#39;#39;今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者”,以天子名义号召各路将领勤王,洛阳大事成矣。可惜的是,懦弱无能的曹爽从晚上考虑到天亮,还是决定相信司马懿的诺言,交出手中的权力,退隐回家,“不失为富家翁”,气得冒死投奔而来的桓范破口大骂,“曹这样的英雄人物,怎么生出了你们这样猪狗不如的,没想到今受你们的连累要了”。事情果然如桓范所料,曹爽兄弟轻信司马懿的话,坐失良机,最终被司马懿围困在家,被诛三族。

  事实上,假如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击败司马懿的可能性很大。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曹爽手里拥有皇帝这样的重量级,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司马懿虽然骤然发难,控制了洛阳城和郭太后,但手里的军队实力有限,但曹爽手里握有皇帝曹芳这张王牌,以皇帝的名义号召各地兵马勤王,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短时间内汇集到曹爽麾下的军事力量将远超司马懿,可以借机宣布司马懿,方面就占据先手。

  二是曹魏的主要军事力量大都支持曹魏政权。

  从当时的情况看,曹魏政权有五大军事力量,即扬州都督王淩,荊豫都督王昶、豫州都督毋丘俭、雍凉都督夏侯玄、河北都督(幽州)程喜,其中荊豫都督王昶是司马懿的心腹,但距离洛阳较远,难以短期内支援司马懿。雍凉都督夏侯玄是曹魏家族成员,无疑会站在曹爽这边,这也是司马懿控制洛阳之后对洛水西岸保持戒备的缘故。其它三位将领也是忠于曹魏政权的,这可以从后来扬州都督王淩和豫州都督毋丘俭起兵反对司马氏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一旦曹爽以皇帝名义要求各地将领勤王,相信曹魏主要军事力量大都会站在皇帝这边。

image.png

  三是大司农桓范为曹爽制定了正确的应对措施。

  大司农桓范久经沙场,智谋过人,为当时不知所措的曹爽提供了正确的应对措施,从司马懿得知桓范逃脱的消息大惊失色就可以得知桓范绝非泛泛之辈。桓范认为,要马上召集驻守在洛阳城外的曹爽亲军和屯田之兵保卫自己,并马上携皇帝退往旧都许昌,时间仅需两天左右;到达许昌之后,以皇帝的名义宣布司马懿为叛贼,号召各地勤王讨伐司马懿。此外,为了解决粮问题,桓范还随身携带了大司农印章,可以调集各地的粮作为长期应战的物资基础。从桓范的计划来看,考虑周全,环环相扣,可谓是万全之计。

  但是,曹爽志大才疏,性格懦弱,验证了太尉蒋济对他的判断,没有长远的打算,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不敢放手一搏,白白把主动权拱手让人,害己又害人,不但搭上了自己家族的性命,也辜负了冒险赶来的桓范的好意,连累了桓范一家的性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