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琏珈为什么要将去世多年的宋理宗的头盖骨挖出并做成ldquo;饮器rdquo;?
对宋理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南宋之后,把已去世多年的宋理宗赵昀的头盖骨从皇陵中掘出,然后做成“饮器”,是元初时期的江南释教总摄(即元代把持传汉地事务的总管)杨琏珈干的。
杨琏珈来自项地区(现在的甘肃省附近地区),是吐蕃(即)高僧八思巴(元代第一任帝师)的,属于传萨迦派的僧人。这个人长什么样呢?现在,在杭州灵隐寺旁的飞来峰石窟之中,还保存着他的供养像。此石雕造像,可以肯定为元代的了。
我们先从杨琏珈的老师巴思巴讲起。1255年,在元世祖忽必烈的宫殿之内,巴思巴舌战术士,大获全胜。此举一出,坚定了忽必烈率领蒙古部族皈依传(即教)的决心。巴思巴还创立了八思巴文,也就是最初的蒙古文字。从此,蒙古民族踏进了人类文明的新的阶段。
顺理成章,八思巴成为了元代第一任帝师。由于信奉传的原因(当然,还包括的因素),元代正式把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可以说,八思巴,为正式进入祖国环抱,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知道,传与我们熟知的汉地的多有不同。汉地的属于大乘,讲究“普度众生”,僧侣们广结缘,四处弘扬佛法,所以,一般来说,属于显教,即没有什么着掖着、秘不示人的东西。
由于文明发展的水平以及路径的不同,在地区传播的传,属于大乘的一个分支,往往是显密兼修的。八思巴为法王的传萨迦派,就是如此。所以,他的杨琏珈,干出拿人的头盖骨做饮器的“荒唐”之事,就不奇怪了。
用人的头盖骨做的嘎巴拉碗,是修quot;无上瑜伽密部quot;佛法,举行灌顶(往信众头上倾倒甘露等为灌顶)仪式的法器,为传的最重要的法器之一。所以,《明史》记载的拿宋理宗赵昀的头盖骨做成饮器(酒杯之类)的说法,是不严谨的。那么,为什么要拿人的头盖骨做嘎巴拉碗呢?据说是寓意人生无常。
传做法事时的法器有很多种,并且,大都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这些法器大体可以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如,袈裟、项珠、哈达等属于礼敬类;而念珠、木鱼、金刚杵、灌顶壶、嘎巴拉碗等,则属于持验类。
传,因其保留了早期的很多仪轨以及受到了原始苯教的影响,所以,在我们看来,更具神秘感。传提倡显、密共修,先显后密。所谓,在传承、经典、修习次第、仪轨、制度等方面,均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如,人殉的仪式,起源很早,不过,在中原大地早已废绝;而在,血殉以及嘎巴拉碗等等,还得以保留。可见,传的流行,与当时的依然处于奴隶这一发展阶段,是密不可分的。
从这一角度观察,杨琏珈强行在江南地区推行传的规矩,是没有成功的机会的。中原地区,已经进入了具有发达的小农经济的时代,此时,再拿之君宋理宗赵昀的头盖骨做成酒杯,无疑是文明的。所以,杨琏珈被订上历史的耻辱柱,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