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青楼的收费标准吗?居然这么高?!
在古代,青楼是个大行业,可是你知道古代青楼女子的收费标准吗?随为什么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ldquo;缠头rdquo;,指的是的收入。古代的笔记、小说中,为名一掷千金的故事有很多。ldquo;千金rdquo;是泛泛之词,把她们的收入换算成金白银,那时的景象就更为切。
京剧《玉堂春》起解一折,苏三有一段西皮慢板: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想起了,当年事,好不伤情。每里,在院中,缠头似锦。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
苏三说的ldquo;缠头rdquo;,专指付给的报酬,这个词儿,源于唐朝。
唐朝钱法多变,从建国到灭亡,包括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货币政策始终都没走上正轨,官方发行的钱币要么难以普遍推行,要么被民间大量盗铸,而且有前朝的五铢钱和各种劣币掺杂流通,给交易带来了诸多麻烦,故此物物交换常常代替钱物交换。唐玄宗在开元二十二年,唐德宗在建中三年,唐文宗在大和三年,都曾经发布诏令,认同并提倡民间交易中完全用布匹代替货币,或者部分用布匹代替货币。唐朝法典《唐律疏议》里,法官给盗贼量刑,也是用布匹来估算财物价值。到青楼狎自不例外:观舞听歌也好,邀侑酒也好,在此住宿也好,都流行用布匹付账--拿出丝绸若干尺,缠到头上当小费,是为ldquo;缠头rdquo;由来。
苏三说,她当年在院是红人,好多豪阔客人光顾,每里ldquo;缠头似锦rdquo;,意思是收入很高。有多高呢?后来苏三在大堂受审,还有几句唱:初见面银子三百两,吃一杯香茶就动身。公子二次把院进,随带来三万六千银。在院中未到一年整,三万六千银一概化了灰尘。
说的是王景隆(一作王金龙)为了结识苏三,给了见面钱300两,然后把苏三包下,不到一年时间,在院扔了36000两,平均每天付费在100两以上。
《玉堂春》的故事背景是明朝,明朝前期禁止支付白银,只许流通纸币,但是仅仅几十年时间,就因为滥发纸币而造成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钞票的信用在百姓心中一落千丈,朝廷虽有严令,民间拒绝使用,此后直到明朝末年,凡有大宗交易,莫不以白银为主。
在整个明朝,除了大兵围城之类的特殊情况,白银的力相对纸钞来说都是较稳定的:粮价最时,纹银1两能买大米5石(正十二年江西米价,载于《明英宗实录》卷152);灾荒之年,纹银3两能买大米1石(嘉靖三十七年山西米价,载于《明世宗实录》卷463)。综观明朝中后期,常年米价总是在每石1两以下,换句话说,1两银子买1石米是不成问题的。明朝1石约98升,装米约80公斤,以现在内地普通大米每公斤5元计算,买这样1石米需要人民币400元。所以仅就粮食力而言,当时1两银子可与现在400元人民币持平。王景隆每天为苏三付费100多两,相当于人民币4万多元,今天看来,这是个惊人数字。
京剧是门艺术,艺术总有夸张,不过苏三既为名,嫖资自然要高一些,那王景隆又是占花魁,不许染指,所付费用即使不像唱词里说的那么高,也当是一笔巨款。明朝小说家冯梦龙改编的话本《卖油郎占花魁》当中,杭州名王美初夜费高达300两,用我们前面的算法,相当于人民币12万元。此后接客,每晚需白银10两,相当于人民币4000元,如此高的价码,ldquo;兀自你争我夺rdquo;,ldquo;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rdquo;。而当时杭州城卖油小贩秦重省吃俭用一年有余,也不过攒下16两银子,可见名收入之高,常人不能望其项背。
《卖油郎占花魁》是文学,文学免不了也会有夸张,倒是唐朝驻京官员兼资深孙棨根据切身经历写成的《北里志》更有说服力:唐昭宗中和年间,长安城平康里名天水仙哥出去陪酒,ldquo;褰帘一睹,亟使舁回,而所费已百余金矣rdquo;,掀开帘子让客人看一看,随即坐轿返回院,客人就得付费ldquo;百余金rdquo;。唐人笔记中,ldquo;百余金rdquo;就是100多两银子的意思,天水仙哥让客人见一面就能挣100多两,那么王景隆每天为苏三付费100多两也在情理之中。
晚唐时期银贵钱,1两纹银能兑换开元通宝1700文,100多两银子就是17万文。这位名天水仙哥稍早一些的大文豪白居易有诗:ldquo;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rdquo;意思是每年薪水能拿到30万文。当时白居易37岁,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任左拾遗,在京官当中属于中等级别,他一年的工资不过是天水仙哥出台两次的收入罢了。白居易晚年以刑部尚书的身份退休,按照规定,每月能领50贯的退休金,假如能按足贯发放、不予克扣的话,一个月也不过5万文,不到天水仙哥一次出台收入的三分之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