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身份证 古人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的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古时候身份证明,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身份证作为证明公民个人身份的重要证件,在现代已经成为公民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虽然说身份证看上去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银行业务,还是出行时车票机票的购置都离不开身份证。身份证一旦丢失,就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甚至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有可能导致自己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冒用,因此身份证丢失之后的处理办法也是一个群众非常关注的问题。

image.png

  事实上,身份证并非现代才出现,而是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古时的身份证最早出现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时发明了当时的身份证,叫做照身帖。所谓照身帖,实际上就是一块打磨光滑细密的竹板。

  在这块竹板上,刻有照身帖的持有者的头像和籍贯信息。照身帖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是国人必须应当持有的东西,如若没有照身帖,就会被视为黑户或间谍。

image.png

  《商君列传》中提到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quot;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quot;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quot;商君喟然叹曰:quot;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quot;去之魏。quot;说的是秦孝公去世之后,秦惠王即位。当时公子虔等人污蔑商鞅想要,商鞅逃到边关想要住店,但因没有照身帖被拒绝,可谓是人生如戏,作茧自缚了。

  古时身份证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官员的识别符号。由于古时交通不便,百姓基本世代都在同一片土地上耕种、生活,遇上需要证明自己身份的事情一般使用信物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身份证。但对于官员来说却并非如此,他们事务时常常需要甄别身份,因此需要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

  古时的身份证主要分为三类,即“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流传最广的为“等级身份证”。身份证的式样也非常丰富,有:虎符、鱼符、龟符、牙牌等。这些身份证都是“等级身份证”,《新唐书·车符志》中记载:quot;以明贵,应诏命。quot;

  隋唐时期官员的身份证叫做quot;鱼符quot;,就是一块用木头或是金属制成的形状类似于鱼的物件。不同等级的官员佩戴的鱼符的制作材料也有高低贵之分,例如亲王或是三品以上官员所的用quot;鱼符quot;基本上是用黄金制成的,五品以上的官员的鱼符则是银质的。不管是调兵遣将,还是出入宫廷,官员都需要使用鱼符来进行身份证明。到了后来武则天执政时期,将鱼符废除,使用龟符,虽然形式变化了,但实际作用并没有变化。

image.png

  宋朝时期,官员们开始使用腰牌作为自己的身份证明。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官员佩戴的腰牌的材质和形状也有所差别。腰牌不能随意借入借出,不然就会被处刑。明朝时期,官员们的身份证明又改为了牙牌,牙牌也就是象牙腰牌,大多使用象牙兽骨制成,牙牌上写着官员官衔、履历,和现代的身份证非常相似。

  《词话》第七十回中就曾提到明朝的牙牌:quot;朱太尉头戴乌纱,身穿猩红斗牛绒袍,腰横四指荆山白玉玲珑带,脚靭皂靴,腰悬太保牙牌。quot;其实宋朝就已经出现了牙牌,但在明朝使用牙牌作为官员的身份证明才成为一种定制。牙牌按照官员的身份等级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公、侯、伯曰quot;勋quot;,驸马都尉曰quot;亲quot;,文官曰quot;文quot;,武官曰quot;武quot;,教坊曰quot;乐quot;。同样的,牙牌也不能外借,否则就会按律处罚。

image.png

  和前朝不同的是,到了明朝时期,身份证已经不再是贵族、官员的特权,而是向下发展,凡是出入内府宫廷,皆需佩戴牙牌。
明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就记载了这一现象:quot;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皆悬牌,以避嫌疑quot;。

image.png

  清朝的身份鉴别方式则和前朝非常不同,用帽子上的帽珠来进行区分一个人的身份等级。帽珠的材料非常丰富,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应有尽有。但平民百姓的帽子上一般帽珠,一般只在帽子上打个结。

  可以发现,清朝的帽珠识人并没有什么个人辨识度,仅仅只能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而不能知道这个人的具体信息。

image.png

  值得一提的是,古时候的quot;身份证quot;容易伪造,所以在这些身份证明之物上,往往还会带有一些警告性的话,写明一旦盗用人的身份证件会受到怎样的处罚。相之下,现代的身份证伪造非常困难,冒用的风险也大大降低,由此可见科技进步的作用之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