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熬死了刘备、曹,为什么最终却没能一三国呢?

  整个三国大历史,如果来一个最终的大总结的话,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谁活得久?谁沉得住,谁就能够最终取得天下。

  典型的例子就是司马懿。在魏国的朝中重臣中,司马懿是活得最久的,他熬死了曹,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叡。在曹芳这个小皇帝上台以后,才开始动手,夺取了魏国的权力。然后又接着熬,不急于称帝。最终在他孙子司马炎的时候,他的家族才得以一天下。

  不过说起来,三国时期还有一个人也是非常能熬,活的时间也是非常久的。而且这个人还不像司马懿那样只是一个大臣,而是一个皇帝。但是这个皇帝却并没有获得天下。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image.png

  应该说,大家已经猜出来了,这个皇帝就是吴大帝孙权

  孙权确实是很能熬。他活的时间确实也是较久的。本来他和曹、刘备是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因为经过赤壁大战以后,他基本上和曹、刘备三分天下,各霸一方。所以虽然他年纪较小,但是他成名很早,应该是和曹、刘备是同一辈的,都是前三国的杰出人物。

  后来孙权先是熬死了曹。接着在夷陵大战中打败刘备,又把刘备给熬死了。然后他还熬死了曹丕。等到熬死曹丕以后,他称帝,以后他又熬死了曹叡,魏国的皇帝成了曹芳。蜀国这边,他也是把诸葛亮给熬死了,同时魏延也给熬死掉了。可以说,整个前三国的杰出的人物,除了司马懿以外,几乎没有一个人留下来了。就算是司马懿,他正展露锋芒,还是在后三国时期。

  孙权除了熬死前三国时期一众杰出人物以外,他的整个国家发展,还是非常正向的,欣欣向荣的。首先在军事上,它打胜了赤壁大战和夷陵大战。这两场大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大战之二,包括偷袭荆州,濡江口之战等,他都是取得了胜利的。可以说,孙权在军事上是取得了辉煌胜利的。

image.png

  除了在军事上取得辉煌胜利以外,孙权在上也是相当成功的。曹丕称帝以后,孙权立刻向曹丕请求,表示自己是魏国的藩属国,不与魏国争锋。而在夷陵大战之后,孙权在取胜的情况下,又立刻手向蜀国求和,不再和蜀国作战。

  孙权这样的姿态,使得魏国和蜀国成为当时最直接的敌人。两个国家此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残酷的战争。而孙权却在一边韬光养晦,发展国民生产,积攒自己的力量。可以说,由于孙权的韬光养晦,暗中发展,他几乎成为当时最富裕的国家。

  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当自己经过了这一系列的韬光养晦,把生产发展起来以后,他必定会大有作为扥。何况那时候孙权还已经熬死了前三国所有杰出的人物。按照一般的剧情发展,孙权这时候就应该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收割庄稼。毕竟魏国和蜀国已经打了太久的战争,两败俱伤,人才凋零。如果这时候孙权能够对国家发起大总攻,最后一中国的,就不太可能是司马懿了。毕竟司马懿谁夺取政权,但立足未稳,国内支持他的并不多。而孙权国富民强,军队战斗力强悍,他这时候一中国应该是恰到好处的。

  可是最终孙权却没有这种行动,白白丧失了一中国的机会。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直接的原因,是吴国陷入了对继承权的争夺。

  孙权的第三子孙和与第四子孙霸互相不服气,都想把对方给拿下来,自己上位。而朝中大臣,包括曾经在夷陵大战中战胜了刘备的陆逊,也参与到了这些皇子们争夺继承权的帮派之中,大家你支持一个人,我支持一个人,整个朝廷分成了两派,互相争斗不休。同时,孙权又没有尽快地拿出决定,虽然他立了孙和为太子,但并不积极支持孙和,不给孙和应该有的权位。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整个朝廷斗得一塌糊涂,最终孙权的两个在这场争斗中两败俱伤,都死掉了。而孙权最后立了他最小的那个孙亮为皇帝。

  孙亮因为年纪小,又是个不成才的。因此并没有修复吴国已有的撕。这样的局面,就一直延续到吴国被魏国灭掉的那一天。

  不过,虽然说孙权的“二子夺嫡”是促使孙权没有继续进攻魏国、蜀国的最直接的原因。但是也应该看出,这是因为孙权久居江南这一块温柔之乡,生活安逸,不想再继续奋斗的结果。他不想再继续奋斗了,他贪图安逸了,包括陆逊在内的大臣,也不想再继续奋斗了,有没有外敌入侵,因此大家都忙于内斗,而最终也就把国家给斗没了。

  其实,孙权的这种性格,在他打赤壁大战和夷陵大战的时候,就已经有苗头了。这两场战争,虽然他都胜利了,但事实上,他并不是主动进攻者,他是被动接受者。

  总之,孙权只能算是一个守成之君,它只能够维持现有,缺乏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因此把自己创下的基业,亲手给毁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