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火的子孙隐居深山,后来竟然称霸西南?
建兴三年(223年)春,一封来自南方的紧急军情报告送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面前。南中一带的地方官奏报,“南中诸郡,并皆叛乱”。当地的蛮王首领孟获起兵,攻州打县,烧劫掠,蜀汉的地方守军兵微将寡不能抵挡,请求朝廷速调大军增援,不然西南一带恐怕非复蜀汉所有。更为严重的是,孟获的叛乱还有向紧邻的益州蔓延的迹象。
诸葛亮审时度势,不敢怠慢,上报刘禅后,他立即调兵遣将,带领大军向南中进发,开始了平叛之战。南中,是三国时代对四川西南部与云南、贵州结合地带的一个称呼。南中一带崇山峻岭,丛林密布,山高水险,地形复杂。而且当地一直是几十个蛮夷部族混居地区,彼此之间矛盾重重,局面极为错综复杂。因此对于诸葛亮而言,这次平叛任务是一个极大挑战。
诸葛亮首先遇到两个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一是地理不熟,二是粮筹措困难。南中虽然属于蜀汉的领土范围,但蜀汉长期以来在此一直实行较为松散的羁縻治,对当地的地理民情并不熟悉。当地山岭纵横,千沟万壑,战乱又使得居民逃散一空,无论寻找向导还是筹措军粮,都极为困难。
吉人自有天相,诸葛亮正在为难,老天给他送来一场及时雨。南中的一个蛮夷部族首领济火,主动前来迎接诸葛亮。《大定府志》记载,济火“深目长身,面黛色而白齿,习战斗,尚信义,抚其家众,诸蛮戴之”,长相魁梧,勇武战,在当地享有崇高威望。济火依旧对蜀汉忠心耿耿,此次自告奋勇前来助战,主动要求参加平叛战争。
济火的到来,使得诸葛亮如虎添翼,两大难题迎刃而解。济火送给蜀汉军充足的粮,还亲自为蜀汉军充当向导,劈山开路。他部下的生力军,也都是彪悍战的勇士。在济火的通力协作下,诸葛亮的平叛之战势如破竹,进展顺利,最终彻底征服了孟获,取得了平叛之战的胜利。
诸葛亮回朝之后,向后主刘禅禀报了济火的功绩,“献粮通道,助兵有功”。刘禅在公元226年召见济火,“封济火为罗甸王,世长其土,勒四十八部”,正式成为蜀汉大将,为刘禅镇守西南。济火受到刘禅厚待,也感恩不尽,恪尽职守。
诸葛亮死后,南中地区再度发生叛乱,“牂牁界中普里革僚叛”,济火不等蜀汉出兵,“受后主诏,率众讨平之,进而拓其境地”,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蜀汉灭亡后,济火就此隐居西南贵州深山,继续占山为王,称霸一方。
济火的后代子孙,世世代代占据贵州的水西地区,割据称王,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绵延千年的军阀世家。由于西南一带地瘠民贫,远离中原,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变迁中并不受人关注,加之历代水西土司都于处理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中原皇帝也想借助水西土司的影响力弹压西南,因此水西土司一直得到历代王朝的加封,历经唐宋元明清代代传承不休。
水西土司在西南的治一直延续到清朝中期。1698年,清廷在西南发起改土归流,取消了各地土司的地方官职能与身份,由朝廷设置的官吏进行治理,水西土司才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从公元225年济火受封开始直到此时,水西土司已经存在了1400多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