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策会选择孙权作为继承人是最佳选择?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孙策的故事大家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历代君王想要找继承人一般都是给自己的,就算没也会想办法弄一个过来,基本上是不会传外人哪怕是自己的亲兄弟。但是孙策却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弟弟孙权,而不是自己的,这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孙策这么开明么?其实当时孙策也是没有办法,孩子还太小,而江东人士也不服孙策,所以旷达开朗的孙权就成了好的继承者。

image.png

  当时的情况,如果是我,我也传位给弟弟,而不是自己的。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自己虽然打下了一小片江山,但是这江山并不稳固,稍不小心就会功败身死。

  孙策带兵入江东,被江东世家大族、士大夫等认为是入侵,将孙策视为乱臣贼子!对孙策的入侵,江东居民做出了强烈反抗。孙策带兵大开戒,尽诛江东英豪!攻下江东之后。孙策得罪了江东世家大族和当地平民!

  当得知孙策被死的消息后,南方少数民族纷纷反叛,不听从于幼主孙权。而世家大族们也都不听命于孙权。《三国志·孙策传》中对孙策江东基业的评价是“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磬石之固。”意思是说孙策的基业不是一个积德而成的基业,政权是相当不稳固的。

image.png

  孙策在临终前,也意识到自己戮会带来严重恶果!于是,做出两个决策,一是在众兄弟中选择了孙权做继承人,因为孙权最不像自己,不擅戮:孙策言:论伐征战你不如我,论得人心,宝江东我不如你!第二个决策便是托孤于张昭,《三国志·张昭传》中记载孙策临死前对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意思是:如果孙权抵挡不住的话,请先生取而代之,这样的话还是不能抵挡反叛者,就缓慢回撤,撤回江西去!

  第二,太小,在当时的局面下难以守住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

  孙策死时才26岁,他的当时估计最多不超过6岁吧。这样一个小孩,即使能耐再大,估计也无法镇住场子。由上文可见,当时的局势是多么危险。孙策不传位给,应该也是为了保护他们孤儿寡母免受屠戮吧!

  第三,弟弟有威望,有才能,更重要的是跟哥哥没有闹出什么隔阂,可能兄弟间关系还较好。

image.png

  孙权为人旷达开朗、仁爱明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他常参与孙策军内部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收得丹阳,吴,会稽三郡后,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吴郡太守朱治察举他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举其为茂才。后又奉义校尉。

  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初,孙权随孙策讨伐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江夏太守黄祖,收得了庐江、豫章二郡。

  因此孙权是危难之际最佳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