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通敌是实的吗?要为明朝的灭亡负多大的责任呢?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为什么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晋商通敌的故事。
既然说到了“晋商通敌”,那么肯定不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晋商到底要为明朝的灭亡负多大的责任呢?
现在网上对大明王朝到底是亡在哪里的争论很大,有的说明亡于崇祯,也有的说明亡于万历,也有“东林误国、阉救国”的观点,表面看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作为江南豪强的代表东林,阻碍阉征收商税,以致明兵饷不足以应付两线作战,以致灭亡,而魏忠贤主政的三年,平民还不成气候,辽东关宁防线还算稳固,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观点。
晋商所扮演的角色
晋商,自古有之,只是在明朝之前只是不起眼的角色罢了,在明朝时期却成了燎原之势,这和当初山西的商人支持朱元璋有关,当时山西的商人给朱元璋的北伐部队送吃送喝送粮辎重,得到的回报是一张叫盐引的“白条”,封建时期的盐铁都是国家专营的,有能力的才能做分销商。
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盐引,有了它,山西商人就有了贩盐的通行证,大家都知道,国家专营的盐铁可是牟取暴利的行业,就这样,山西商人从国家管的盐业中获得丰厚回报。从原来的不温不火的商人,慢慢成了说话底气很足的商人。
山西地处边关的优势慢慢体现出来,山西商人发迹之后,就开始做起对外的贸易,无论是原还是东北地区,山西商人在带来他们需要的物资后,带走了当地的牛羊和人参兽皮,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商人的天性莫过于此,对外贸易的利润具体有多高大家都想的到,特别是一个以物易物的交易。
大明王朝一直提防败退漠北原的蒙古残余势力卷土重来,但没想到东北那边儿的鞑清通古斯才是正的心腹大患,东北领头的努尔哈赤,原本是明朝敕封的一个小官员。
虽然努尔哈赤用十三副铠甲就开始起兵了,但这些资本明显不可能长久,而且只有大明封锁边关,努尔哈赤想获得物资就更难了,这个时期的努尔哈赤在食物资短缺的境地下,是怎么挺过来的呢?
这当然得外部势力,前面说了,晋商依着边境优势,与蒙古后金等部落进行贸易,贩卖中原地铁、茶叶、等,换回马牛羊、兽皮等物资。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贸易并非完全合法,而经常是带有性质,而且的是国家禁止对游牧民族输出的战略物资,其中,铁器,等当时都是违禁品。
然而禁令依旧无法阻止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行为,那时的东北除了熊、鹿茸、野山参多,重要物资几乎没有,努尔哈赤领导的女人要想崛起,足够强大的军队来对抗明朝,必须依大量来自中原的物资,因此努尔哈赤以及其后继者对晋商许以重利晋商的活动,粮铁器并代女销售劫掠财物,大大改了后金的经济状况,获得的利润是满清劫掠大明所得的巨额金银。
晋商在物资的同时,还帮努尔哈赤的后金在内地建设情报网,把大量的山川地形和军事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将出去,范永斗时期的晋商基本上就跟女人的利益到一起。
随着后金政权的野心膨胀,他们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多,铁器、、军事情报都是重点高价收购的商品,后金政权对于范家这样与他们长期做生意的晋商也越发倚重,后金全部的、八成的粮食和超过六成的金属由晋商提供,甚至京畿情报,细致到每个关口的守将姓名、士兵的数量和装备的清单,也由晋商提供,晋商们不可能不知道后金收购这么多和铁器以及情报目的何在,但为了白花花的银子,什么国家大义、民族安危,都顾不得了。
其实,皇权是明亡的根本原因,而崇祯则是明亡的现实原因,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一个则是漏掉了重要的“晋商通敌”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灭亡,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一部分人就可以导致的。
一个王朝的兴衰,归结到一个商人群体,总是勉为其难的一个借口,但以范永斗为代表的晋商的举动,从商业的角度而言无可厚非,我们不能苛刻一个商人的意识能够上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但是这种唯利是图,发国难财的行径和勾当却终究要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钉上其名,纵然后来满清僭越中原后,晋商获得了空前的“皇商”地位,却还是挽不住其衰败的颓势,而且依然还是需要为大明王朝的灭亡负上一些责任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