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清明节和寒食节有什么区别吗?
清明,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是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逸周书,时训》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清明之,萍始生。
也就是说,每年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水上的浮萍也就逐渐开始出现了。这就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和咱们现在差不多,清明节一过,天气就彻底转暖了。
但是我们也可以肯定一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清明,其实和二十三个节气没什么区别,只是记录时间的一个坐标罢了,没有祭祀、风俗、信仰之类的东西掺杂在里面,存在感也很低。那么问题来了,是谁一步步在提高清明的地位呢?甚至将其从一个普通节气,变成了坐拥3天小长假的民俗节。
我记得以前国庆节和中秋节,如果时间较近的话,其实就完全放在一起过了。这样一来可以省掉两天假期。
毕竟分开过的话,中秋要放三3天,而国庆要放7天,加起来就是10天了,合起来过,却只有8天假期。挤出两天时间为祖国作贡献,我是心悦诚服。
别以为只有现代人会融合节,其实古时候人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最早,上巳节、寒食节和清明,这三者是完全分开的。
大家对寒食节或许还有点了解,对上巳节可能就很陌生了。
1、上巳节。
上巳节,又叫元巳节。兴起于春秋时期,在两汉时期得到了良好发展,可惜到了宋朝以后,逐渐消失不见了,推测是融入到了清明节之中。
上巳节在汉朝以前,时间是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魏晋以后,逐渐稳定在了三月初三这一天。主要活动就是大家伙一起到河边洗澡。寓意着洗去上一年的污秽,重启新一年的清爽。
2、寒食节。
寒食节,这个就较有名气了,它的时间点,一般是晚于上巳节,早于清明节,也是在三月里。从字面上理解来说,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凉菜,因为这一天禁止生火。
寒食节的起源,其实还是有争议的,大致分成了两个派系:
第一种说法:子推派。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贤臣,早年跟着晋国公子重耳浪迹天涯,始终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在关键时刻,甚至割肉喂主。等到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却选择归隐山林。
这个时候晋文公的作出现了,他居然下令放火烧山,认为这么做可以逼介子推下山。结果没想到不小心把介子推给烧死了。大哥啊,你逼人家下山好歹留条路啊?围着山烧一圈是几个意思?
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义和德行,所以就下令介子推被火烧死的这一天,不准大家再用火,只准吃寒食,这就有了寒食节。
第二种说法:改火派。
这种说法就较小众了。其实从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改火的习俗。《论语,阳货篇》里,就有“钻燧改火”的说法。就是到了寒食这一天,开始换一种木材来取火的意思,一年改一次。
不管哪种说法,寒食节到了清朝的时候,就在汤若望的历法改革中,定在了清明节的前一天。而就目前来看,寒食节已经不被大家单拿出来过了,因为寒食节已经融入到了清明节之中了。
有了上巳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的加持,清明节的分量就更重了。因此清明节也单纯从一个记载时间的坐标,变成了民俗文化丰富的节。
二、元朝时期,三种节合并为了清明节。
秦汉时期,上巳节到了,大家就一窝蜂去河边洗澡。寒食节到了,大家就待在家里吃冷饭。
魏晋时期,上巳节到了,大家还是一窝蜂去河边洗澡,不过增加一些野炊郊游的项目。寒食节到了,除了吃冷饭,一个家族的人也会聚在一起做冷饭,逐渐有了一点温情在里面。
唐朝开始,上巳节就有些扛不住了,我们会发现,上巳节出去郊游这件事,和清明到郊外祭祖非常相似,所以说在唐朝以后,上巳节其实就已经融入到了清明节之中。
而这个时候的寒食节,却依旧还坚挺着,处于的地位,地位和清明节相当。在唐朝诗人韩翃的《寒食》中,就这么写道: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刘辰翁,在《菩萨蛮,春山行》中,是这么写的:
江波何似西湖曲。村烟相对峰南北。何处不青青。青青是汉茔。长亭芳路。寒食谁家墓。旧厌残红。人行九里松。
由此可见,寒食节在宋朝依旧非常流行,而且已经开始跟祭祀相关的事情相挂钩了。也就是说,宋朝时期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已经趋于一了。
到了元朝,寒食节和清明节,便逐渐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著名的祭祀节。踏青、插柳、打秋千,祭祀、蚕花会、放纸鸢等等,都成了清明节的重要活动。
三、清明节,我们需要做一些什么呢?
提到清明节,年纪大一点的人,都会想到回家扫墓。年纪轻一点的人,第一反应肯定是三天小长假。其实作为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自古以来我们就需要在清明节做很多事情。
第一件事,祭祖扫墓。
谁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谁的祖先,都埋在地下。这个时候在清明节,约上家族同门,一起回乡扫墓。这不仅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为了方便官员们回家祭祖,唐朝甚至在清明节给他们放假一星期。
第二件事,插柳避灾。
这一招对现代唯物的大多数人来说,似乎不管用了。但是在古时候,清明节祈福避灾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为了让自家避灾,一般大家都会把柳条插在自家的门口,驱赶晦气。
第三件事,禁火避祸。
这就是寒食节对清明节的影响了,在古时候清明节期间,是需要禁火很长一段时间的。民间自发的是1个月,后来官方强制缩短为3天。禁火结束以后,由官方赐新火给大家,以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第四件事,感恩先人。
其实祭祖的这个过程,就是感恩先人的过程。中华民族的传美德就是孝道,通过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我们可以在追思先祖的同时,感念父母们的恩情。
总结:清明节应该流传延续下去。
清明节的地位,至少应该要和中秋节相当,甚至要和春节摆在同一个位置才对。毕竟清明节的意义很多,甚至超越了春节的意义。
当然了,祭祀的方式,其实是有多种多样的。现在鼓励用进献鲜花,取代烧纸钱的祭祀方式,其实是值得提倡的。
不管祭祀方式如何,清明节这一传节。千万不能再像上巳节、寒食节那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继承延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