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第一宠臣李卫,在历史上有多厉害呢?
李卫是雍正时期的名臣,他和鄂尔泰、田文镜并称为雍正朝的quot;模范三督抚quot;,他出身于军人世家,祖上曾是明朝时的锦衣卫。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卫的文化程度不高,斗大字不识几个,他在康熙五十六年捐资入仕,做了兵部员外郎,两年后升为户部郎中。他虽然没什么文化,人却非常聪明,在处理奏折文件时,手底下人读给他听,他当场口述修改,往往能切中要害,以至于quot;虽儒者文吏,皆心折骇伏,以为天授quot;,对他非常佩服。李卫的一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浙江总督一路做到直隶总督等要职,可谓风生水起,官运亨通,李卫为官精明强干,不畏强权,但他性格上的不足也使他饱受争议,以至在雍正皇帝去世后陷入孤立。
李卫,字又玠,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他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于乾隆三年(1738)。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李卫当官并非通过正常的科举途径,而是花钱买了个监生,由此当了官,他在为官期间,不畏强权,勇于任事,做出了很多成绩,深受百姓爱戴,更为雍正帝所倚重,成为雍正宠信的肱股之臣。
李卫的不畏强权,在他还是小吏的时候就有所表现。他在任户部郎中,负责钱粮收缴工作时,有一位亲王分管户部,要求他每收一千两钱粮就多收10两作为库平银,这是摆明的收黑钱以入私囊,李卫坚决反对,亲王却执意要收,李卫多次劝阻无效后,干脆把银柜搬到廊下,上面写着某某亲王的盈余,指明是非法收入,吓得该亲王立即下令停止收库平银。李卫的名声由此传开了,还得到怡亲王胤祥的推荐,升为云南盐驿道。
李卫在雍正初年出任云南盐驿道,其实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当时的盐政弊病严重,尤以云南为甚,当时云南的井盐由官府掌控,官运官卖,很多官吏趁机大捞一笔,导致了国家盐税的亏空和百姓吃盐的困难。李卫上任后,大刀阔斧,采取了招商行盐、降价拨销、追补盐课等一系列措施,迅速改革了云南盐政的积弊,不仅增加了食盐的销量,还使原来亏空的盐课变成三万余两盈余。由于李卫出色的政绩和能力,雍正帝更对他青眼有加。
雍正三年(1725),李卫调任浙江巡抚,兼管两浙盐政,为方便他行事,雍正帝还为他专门设了浙江总督一职,足见雍正帝对他的信任和器重。李卫在浙江总督任内,也是政绩卓著,不仅清理了浙江积弊,还改了江浙地区的吏治民风。和在云南治理盐政的措施不同,李卫在浙江的整治侧重的是缉私,这也是李卫的特长之一。
当时江浙地区的秩序较为混乱,又曾是南明的盘踞之地,反清复明势力较活跃,一直是朝廷的隐患。李卫上任后,加强了缉私队伍的力量,重点对大盐枭进行打击,和当时的大盐枭沈氏斗智斗勇,最终将其缉拿。通过调查,他又发现,江浙地区之所以多盗贼,是因为人多地少,以致无业农民只能以偷盗为生,为此他招募百姓垦田晒盐,减少失业农民的数量,又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江浙地区在他的治理下,一改此前的积弊,以致quot;千里无盗贼quot;。
李卫在雍正帝一朝官运亨通,风生水起,这和雍正帝着重quot;取才quot;的用人政策有很大关系,李卫为官虽然精明强干,政绩卓著,性格上却任性尚气,恃才傲物,动辄大骂下属,仗着雍正帝对他的宠幸,更是不将上司放在眼里。
例如在他云南做布政司时,竟然直呼总督高其、巡抚杨明时为quot;老高quot;、quot;老杨quot;,闹出了不少笑话。他还在出行的牌子上写quot;钦用quot;,每次出行都要quot;绣衣衮袍、声乐齐鸣quot;,排场之大,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虽然雍正皇帝多次告诫他要quot;时戒血气,少务和平quot;,要他提升个人涵养,谦逊待人,李卫却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
李卫这样的性格到了乾隆皇帝时就吃不开了,甚至晚年时,还因他的任性尚气被人参奏,他和同僚间的关系也不好,和另外两位quot;模范督抚quot;鄂尔泰、田文镜互不相容,在雍正年间数次被参,不过由于雍正帝的宠信,一直安然无事。
雍正帝去世后,李卫就陷入了quot;孤危quot;的境况,乾隆帝也认为他不是quot;公正纯臣quot;,没有对他以重任。李卫一生做了14年封疆大吏,在乾隆三年病死于任上,终年53岁,死后谥号quot;敏达quot;,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的一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