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曾经十分繁荣,为什么会遭遇靖康之变的悲剧?

  在中国古时候封建历史上,北宋是较为发达的一个历史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达到了历史发展的巅峰,但这样繁荣的北宋,在后期却遭遇了靖康之变的惨剧,为什么会这样呢?,。

  广义上的宋朝并不单指“北宋”一朝,而是包括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时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划分,是因为一件极尽耻辱的事情。

  公元1127年,盘踞于北宋以北的金兵席卷而来,不仅劫走了诸多金银财宝,就连皇帝和女眷也一并掳了去。

  北宋就此走向覆灭,国内逃过一劫的大臣们就一并弃城而逃,南渡至杭州,也就是当时的临安城。他们拥立宗室之子赵构为新皇帝,以临安为皇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家,史称“南宋”。由于北宋与南宋的宗室属于同宗同源,所以历史上通常将两个朝代放在一起,称为“两宋时期”。

image.png

  一、上:治阶级耽于享乐、延误国本

  一个国家由繁盛跌向衰败,治阶级必然要负首要责任。所谓“肉食者糜”,用来形容北宋后期的治阶级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倾轧,北宋治者选择充耳不闻、得过且过,每逢战事便以金银财物和城池来换取和平。久而久之,便再也无法跳出安乐的温柔乡了。

  1、宋徽宗赵佶:北宋最昏庸无能的皇帝

  靖康年间的变故,与当时的皇帝宋徽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宋徽宗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皇帝,但他的著名并不是因为他的为政功绩,而是他的文艺修养。在成为皇帝之前,他只是京城里一个只知风花雪月的闲散王。

  他着自己高贵显赫的出身,享受着无穷无尽的财富,过着肆意逍遥的生活。直到他的兄长英年早逝,因为膝下无子,皇位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他是幸运的,自己什么也么做就成了天底下最尊贵的皇帝。他也是不幸的,在他登基的那一年,正是民间闹得最厉害的一年。

  不仅如此,朝堂之上派林立,新旧派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与其说宋徽宗是位皇帝,倒不如说他是位看客。位高权重的臣子们不听他的号召,他自己也无力改变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因此,在他登基后不久,整个国家就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衰颓之中。

image.png

  2、朝纲混乱,吝当道

  宋徽宗除了自身才能不突出之外,他还很容易轻信小人。《宋书》中记载说,当时最穷凶极恶的大臣蔡京,就是宋徽宗一路提的。蔡京之恶,是众所周知的,奈何宋徽宗偏要将他看作是自己的知心人,给他权势、为他开脱。

  朝堂之内有蔡京搅弄风云,战场之上还有童贯、蔡攸等人贪生怕死。童贯作为北宋的将领,面对战争丝毫没有浴血奋战的,反而只想着逃回都城继续享受自己的温柔乡。他们的种种厌战情绪都被金人看在眼里,金人看见了北宋的懦弱,这才敢拼尽全力大举入侵。

  二、军事上:募兵制度导致军队质量参差不齐

  “募兵制”是北宋军队招募士兵的一项基本制度,“募兵制”当中的“兵”指的就是无业游民。北宋的很多军队,都是由国家的无业游民组成的,其军事素质也可想而知。

  1、“募兵制”直接导致了北宋军队素质低下

  北宋的开国之君赵匡胤一生最大的黑点,莫过于谋逆反叛。因为自己是武将出身,又谋反成功,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对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们非常忌惮。

  因此,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时间成功夺回分散出去的兵权,并将德高望重的武将们挤出朝堂。

  为了稳定他们,赵匡胤只好许以他们丰厚的物质生活来弥补实权的缺失。与此同时,在北宋“重文轻武”的风气之下,士大夫阶层逐渐兴起。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和豪强贵族都很喜欢购置田产,强买强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image.png

  因此,北宋初期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很多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倚仗,不得不成为流民。为了安顿这些流民,提高治理水平,赵匡胤提出了将他们全部应征入伍、由国家养活的策略,也就是“募兵之制”。

  2、“募兵制”只增不减,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除了军队素质不高之外,“募兵制”还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伴随着募兵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家每年花费在军费上的支出基本上都被用于养活募兵上,根本没有多余的银钱去购置精良武器或宝马良驹。

  据说在仁宗时期,国家每年都将财务的百分之七十拨给军队,而其中又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钱是花在募兵身上的。

  北宋的没落是宋徽宗以及一众位素餐的治者的过错,同时也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募兵制”的过错。一个朝代的没落从来不会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的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产生质变的结果。

  遗憾的是,即使南宋艰难地在废墟上重建了大宋的辉煌,但终究只是浮光掠影、一闪而过的荣光。南宋并未能正解决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故而最终也难逃覆灭的悲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