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击鼓的士兵是没有武器的 那么上战场的时候他们会被吗

  还不知道:古时候战场上击鼓士兵会被网友们,

  明朝朱棣,在靖难之役上,几乎快要输了,事态紧急之下,突然来了一场风,将对方阵营中的帅旗吹断了,帅旗一倒,李景隆的军队顿时惊慌起来,都以为主帅被了,己方战败了,场面局势瞬间转变,朱棣就此胜利。

古时候击鼓的士兵是没有武器的 那么上战场的时候他们会被吗

  一个本来胜利在望的局面,却因为一场风,吹断了军旗,失败了,听上去有些荒唐,令人觉得李景隆的军队也太不冷静太没用了,但是,在古时候,军旗是军队最重要的象征,扛旗的人会站在主帅旁边,是全军守卫最森严的地方,一旦军旗倒下,就是军队失败了。

  和扛旗的人一样,打鼓的士兵也是如此。

  大家应该都知道两个成语,一个是“鼓舞士气”,一个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两个成语描述的就是战场击鼓。

  春秋战国时期,两军交战,交战的军队要先击鼓,这是那是个时代的礼仪,哪怕是生死一战,也要顾全礼仪,没有军队会这种礼仪,这是对那个时代的不尊重,击鼓的士兵没有武器,没有反抗之力,但是敌军不会攻击他,这是对交战方的尊重。

  那个时候,哪怕是打仗,也会有规矩,战术是一方面,气度是另一方面,就像从不会两军的使者一样,打鼓士兵也像是使者。

  春秋战国讲究武德,打仗也要堂堂正正的打,两方摆好队势,才可以击鼓示意对方开打,这是军礼,但是后来,这种军礼就没有了,礼乐崩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公元前684年,齐国攻打鲁国,齐国士兵敲响战鼓,示意鲁国迎战,鲁庄公本要上前,却被谋士劝阻,齐国再次打鼓,鲁庄公还是按兵不动,齐国第三次打鼓,鲁庄公立刻吩咐鲁国击鼓,措手不及之下,齐国士兵早就失去军心,士气大减,立刻被鲁队击败。

  这说明,打鼓的士兵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他担负着军队出战的意思,也承担着鼓舞士气的责任,而战士们并不是以为乐的,他们只想要战胜对方就好,点到为止,两军分出胜负即可,不需要赶尽绝,这是春秋的战争特点,所以面对打鼓的士兵,他们更不会去伤害他了。

  击鼓是礼仪的象征,是特殊的文化,两军交战,绝不会击鼓士兵,如果了,那是对文化和礼仪的不认同,是会失去国家的名誉的。

古时候击鼓的士兵是没有武器的 那么上战场的时候他们会被吗

  参考文献:《史记》、《明史》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