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正是良将稀缺的紧要关头 崇祯为什么还要袁崇焕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袁崇焕,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袁崇焕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宁远、锦州大捷这两次至关重要的战争,也凸显出其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几乎力挽狂澜,扭转全局。那么在明末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明王朝良将紧缺的关口,崇祯为什么不顾大明江山的安危,想不开要了他呢?

image.png

  信口开河

  话说崇祯帝登基后,寝食难安,思夜想有没有良将能解我大明边境之忧。朝中大臣们一致推举袁崇焕。崇祯帝这才想起来已经辞官归乡的袁崇焕。崇祯元年的四月份,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七月,崇祯又召袁崇焕入京,与其商量平辽方略。

  崇祯当然是先褒奖了一番,说:卿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袁崇焕一听,激动不已,皇帝竟如此信任自己,还向我请教平辽方略,顿时热血沸腾,不假思索的说:皇上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保证五年内可平定辽东!崇祯一听五年复辽,也激动的说:好!说定了!五年复辽!爱卿是解了朕之忧,天下之苦啊!朕封你当侯!

  袁崇焕不知,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皇太极可没闲着。经过他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力大增,八旗兵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在东北边境,清军的实力已经远远大于明军。袁崇焕的五年复辽很显然有些不切实际了。当时在场的大臣都对袁崇焕的言论震惊到了,一个叫许誉卿的趁着崇祯帝休息的时候悄悄的问他为何出此狂言,谁知袁崇焕笑笑说:我只是安慰一下皇上罢了。

  许誉卿是个七品的给事中,经常服侍在崇祯左右,熟悉崇祯的性格。非常严肃的对袁崇焕说:皇上可是很认的,你怎么敢如此轻狂!如果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皇上追责了,你怎么办?袁崇焕顿时冷汗直冒,才发现自己失言了。

  此后,袁崇焕又提了好多在崇祯开来很无理的要求,但是为了边疆大计,没有发作,赐给了他尚方宝剑,准其先斩后奏。离京赴任时,崇祯更是亲自为他送行,给足了袁崇焕面子。可是袁崇焕依然忧心忡忡,他担心他走后,朝中有人说他坏话,而皇帝又不想着自己该怎么办。竟然对崇祯说:任而勿贰,信而勿疑。这是在教崇祯怎么做人啊!崇祯虽有不悦,但是也只能表面上答应他。这些大概就是袁崇焕“不得好死”的引子吧。

  催要军饷

  袁崇焕刚到前线,摊上了一件大事。驻守宁远的士兵因为长期领不到军饷,哗变了。这在战时可是一件要命的事,好在袁崇焕稳住了阵脚,单骑闯入军营了贪污军饷的将领,并枭首示众,安抚军心。但是光这样也不行啊,得给这些两眼冒火的士兵发钱啊。于是他连连上奏朝廷,让崇祯给他发饷。

  崇祯看着这一道道催款的奏折,有点不高兴了。心想你到前线未立战功,还好意思问我要钱!没好气的说:一个将军如果能带兵如子,士兵怎么敢反叛,怎么心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心叛者畏其德,哪还有愿意哗变的?这时,站在一旁的礼部右侍郎周廷儒听出了崇祯的心理不爽,便趁机挑拨。袁崇焕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周侍郎说士兵哗变并不是缺饷,其中另有隐情。崇祯帝本就多疑,一听这事瞬间对袁崇焕的信任大打折扣,开始怀疑袁崇焕催饷定是为了中饱私囊。但是没有办法,谁叫现在这节骨眼上还得用他啊,还是把银子给他吧。

image.png

  擅毛文龙

  不久,袁崇焕又干了一件糊涂事,了皮岛守将毛文龙。这毛文龙也是条汉子,辽东失陷后他撤到紧邻的皮岛上,在岛上招兵买马,多次袭击扰清军的后方,牵制了清军的南下。可是他不听袁崇焕的指挥,骄横跋扈,虚功冒饷,反而诬陷袁崇焕克扣了他的军饷。袁崇焕可是有尚方宝剑的人,于是袁崇焕设计诱捕了毛文龙,来了个先斩后奏。

  崇祯帝接到奏折是龙颜大怒啊,竟敢不经朕同意,擅守边大将!但是尚方宝剑毕竟是自己给的,还得指望他收复辽东呢,所以这次崇祯还是了。下旨表扬了一番,已安崇焕心呢。

  而恰在此时,皇太极又坐不住了,避开了袁崇焕的防御,从蒙古绕道入关,率军直逼京师。袁崇焕得知清军入关的消息,心急如焚,立即亲率精锐,马不停蹄,救援京师。在广渠门外,经过一场恶战击退清军。崇祯自然非常高兴,连忙犒赏三军,还把各路勤王军队归袁崇焕调度。而袁崇焕想入城修整,被崇祯坚决拒绝了,只好移师城外驻防。此时这对君臣已经貌合神离了。

image.png

  皇太极的绝

  皇太极又遇到老对手,心中对他又恨又怕。于是他想了一个阴招,决定利用崇祯帝多疑的性格,除掉这个心头大患,于是上演了一出效仿三国周郎的反间计。起初,崇祯帝是半信半疑的状态,但是他听到两名从清营逃回来的宦官报告说,他们亲耳听见清军将士议论,说袁崇焕已与皇太极议和,不久将献出北京城。

  此时的崇祯对袁崇焕是彻底丧失了信心,对此深信不疑。趁召见袁崇焕时,趁其不备将他抓捕入狱。并以谋叛欺君罪将袁崇焕处以磔(zhé)刑。磔刑是一种酷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可惜啊,袁崇焕忠心报国,却只能含恨九泉了。

  崇祯的多疑猜忌,他的轻率决定,等于是自毁长城,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包括后来战死的孙传庭,崇祯不但没有封赏,却认为孙传庭诈死潜逃。《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