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贵族听戏有什么究竟 他们的排场有多大
清朝贵族如何听戏的,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戏曲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形式,而在中国文化的瑰宝,四大名著红楼梦中,对于清代贵族看戏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到。那么清代贵族是如何听戏看戏的?有哪些讲究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一、注重排场
戏曲演出要看场合,不同的场合,演出的场面、曲目、礼节等自然不同。贾府演戏大都会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红楼梦》第十八回“恩惠重元妃省父母”中,这一次演戏算得上是贾府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一次。
由于元妃的身份高贵,贾府为了迎接元妃的到来,兴建了近似皇家园林的大观园。内置无数间亭台楼阁,和各种奇花异、飞禽异兽,并且还专程派贾蔷赶往姑苏,购置昆曲小戏班、聘请教习,置办行头、砌末等,可见贾府对省亲之事的重视程度。
就迎接元妃时大观园的气势而言:
此园内帐舞蟠龙,帘飞秀凤,彩,珠宝生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悄无一人咳嗽。
大观园虽然并非正的皇家园林,但作为皇宫贵族的接驾之所,却处处彰显着雍容华贵、富丽奢华、庄严肃穆的皇家气派。可谓“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足以与皇家园林相肩。
清代皇家园林和戏楼规模空前,但昔的演剧景象不可再现,曹雪芹此处对大观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皇家演剧、观剧的繁华场面,在大观园里的演剧庆贺,展示了贾府的奢华至极,同时也正是康乾时期宫廷演剧面貌的实反映。
董含的《药乡赘笔》,记录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后宰门驾高台的一次著名的演出:
二十二年癸亥,上以海宇荡平,宜与臣民共为宴乐,特发带金一千两,在后宰门驾高台命梁园演《目连》传奇,用活虎、活象、马。先是江宁、苏、浙三处织造各献琳袍、玉带、珠凤冠、鱼蜂甲,具以黄金、白金为之。上登台抛钱,施五城穷民。彩灯花爆,圣夜不绝。
这是康熙帝平定三藩后,为了庆祝国家的一,由朝廷出资举办的一次演剧活动,耗费千两银钱。
并且江南三织造府,还专门为此次演出制作了服装、道具,还起用活虎、活象展现于舞台之上,更有康熙帝上台抛钱,施恩天下,可见场面之大,规模空前,令人赞叹不已。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康熙帝六十大寿的演剧更是气势磅礴,由宋骏业、王原祁等人绘制的《康熙万寿图》,是其实写照。
从西郊畅春园到紫禁城神武门二十里路上,张灯结彩,杂陈百戏,更是锦绣繁华一片。
雍正帝对宫廷演剧也非常注重场面的气势恢弘,圆明园同乐园中清音阁,作为清王朝的第一座三层大戏楼,便建于雍正四年。
乾隆帝时期,宫廷演剧更是达到了高潮,耗费巨资修建了承德避暑山庄清音阁、紫禁城内畅音阁、寿安宫三座三层大戏楼,以及漱芳斋、倦勤斋、风雅存等宫廷内的小戏台。为皇家提供了豪华舒适的观赏戏曲的环境。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大戏》,记载了八月十三乾隆帝生,在热河行宫清音阁大戏台的演出情况,自八月初六至十五上演大戏。
洪亮吉《升平宝筏》第三十三回,记录了乾隆帝八十大寿,在圆明园清音阁的演出《升平宝筏》盛况:
三层楼,百盘砌,上干青云下无际。上有立部伎,坐部伎,其下回皇陈百戏。蟠天际地不足名,特踢大乐名升平。考声动复关民事,不特寿人兼济世。万方一登春台,快看宝筏从天来。
表现了乾隆帝好大喜功,在宫廷演剧方面,毫不吝啬,大肆铺张,彰显出皇族的奢华、排场、至高无上的风范。
所以通过曹雪芹,所描述的“元妃省亲”时大观园奢华的演剧氛围,让我们窥视到了康雍乾三朝皇宫贵族们观剧时,注重排场是其首位。
但是场面浩大,排场奢华,并不意味着皇族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就观剧场合的融洽、自然、活跃而言,宫廷演剧氛围远不如民间神庙剧场、或官僚富商唱堂会那样理想。
二、严格的礼节程序
演戏是清代的节庆礼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康熙帝六十大寿便以演剧来庆祝自己的生,而将戏曲演出正式列入朝廷仪典当始于乾隆帝,他命庄亲王允禄、周祥任、张照等编撰了大量的宫廷演剧本。
主要用于除夕、新年、万寿节(皇帝或皇太后的寿辰)、岁时节令、和每月初一、十五等时候上演,演出活动较为固定,另有内廷喜庆事,如皇子出生、册封殡妃,也都要唱戏以示庆贺,炫耀太平盛世。
在整个戏曲观演过程中,也有着非常繁琐的礼节仪式,王公贵族们的一举一动都有着规定的程式。
什么时刻做什么事情,、宫女们安排的非常周全,而且在行礼仪式中有着严格的规范,不可随意僭越。
《红楼梦》中所描述“元妃省亲”,从元妃进入大观园到省亲结束,有着一系列的礼仪程序。元妃省亲必须通过皇帝的准奏,此不赘述,就在元妃到来之前,贾府的全体成员都得列队迎接,行“迎接礼”,《红楼梦》第十八回中“贾赦领合族子弟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静悄悄的”。
在与元妃见面之前,“贾母等连忙跪下”,贾府中不论长幼皆行“跪拜礼”。行至省亲正殿,礼仪请升坐受理:两阶乐起,二引赦政等于月台下排班上殿,昭容曰:‘免”。”乃退。又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月台上排班,昭容再谕曰:‘免。”于是亦退。
在这些繁琐的礼节之后,元妃才能由王公贵族的身份,转变为自己家族的成员,和家人团聚,吐述衷肠,共进晚宴,才能和姐妹们题名赛诗。
在这之后,便是元妃观剧之时,这算是贾府上下为元妃省亲准备的一份厚礼。试想,家人与元妃之间的礼节都不可有一丝差错,更何况身处业的伶人与元妃之间礼节。
家斑戏子们早己在大观楼下列队,请示元妃的旨意,然后再将戏目及家班十二官的花名册呈上,这便是“点戏”之礼。
点戏,在等级深严的封建来说尤为重要,首先要按照人物的地位高低、辈份大小,来确定点戏之人。
在“元妃省亲”的肃穆场合中,虽然元妃在贾府成员中属于晚辈,但她的地位却要自己的祖母、父母高的多,可谓万民之母。
所以,这里虽是家族之内演戏,但贾母等并没有点戏的权利,而只有元妃符合“点戏人”的身份,这是按照大清王朝的等级制度而定的,可见,大清王朝在权力面前,不论任何场合都不可当为儿戏。
康熙帝一到苏州,不顾旅途的奔波劳累,便要听戏来,而且一看就是二十出,直至半夜,可见他本人对戏曲的喜好程度。
在他听戏过程中,“点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皇帝在,人是没有权利点戏的,并且一点就是二十出。
可见点戏,在康熙年间已经成为演剧中非常流行的一种礼节,从元妃与康熙帝点戏过程,以及点戏的数目上看,都是常人无法相的,这小小的点戏礼节,反映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
同时,揭示了在皇宫贵族们的演剧场合中,点戏制度完全束缚于等级深严的封建制度。
点戏之后,便是“放赏”。这也是皇宫贵族们,观剧过程惯行的礼节之一,这种风气明代已有,康乾时期成为观演戏曲所必行的一种礼节,风靡剧坛。
张衰《平圃杂记》中记载:
壬寅冬(康熙元年),余奉使出都,相知聚会,只清席用单束。乃癸卯冬还朝,则无席不梁园鼓吹、无招不全束矣。梨园封赏,初只青一二百,今则千文以为常矣。
说明“放赏”礼节在观剧过程中,渐渐地固定下来,并且赏赐的银两也逐年攀升。关于“放赏”的记录除一些文人笔记外,创作于当时的小说,对此种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红楼梦》就有多处描写赏戏的情节,如:元妃省亲时对龄官和贾府家班的赏赐;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母赏文豹和小戏班;第七十一回贾母寿宴,受请的各位贵宾都对戏子“放了赏”。
同时期的小说《歧路灯》第九十五回:
“学台门役,打了一个四两的赏封。抚台、司、道手下,亦各打了赏封。六个如花似玉的旦角,拾起赏封,破了几个袅娜头”。
这些描写,实地记录了康乾时期皇宫贵族和官僚贵宦们,在观剧时的一种特殊的礼节方式,以此来寻求开心,好让戏子们为自己卖力地表演,逗主子们开心。
总之,宫廷演剧的场合,远没有官僚显宦们家中的堂会戏,和广大城乡神庙剧场演剧的那种融洽、热闹、欢愉的剧场氛围,而是注重外在的场面排场和格守繁缉的礼节,这些虽然都彰显着皇族的宫廷风范。
但从皇族们观剧角度来看,他们的宽容和大度,往往使得戏子们的技艺超长发挥,使得皇族们观看到正的戏曲艺术,而当皇族观剧者心情不快时,舞台便成了戏子们的刑场。
参考资料
【1】《中国剧场史》周贻白著
【2】《元剧斟疑》严教易著
【3】《戏剧美学初探》法·弗郎西斯
【4】《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
【5】《中国戏曲观众学》赵山林著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