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是谁所创的 曹又是听从了谁的建议

  对三国屯田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谈及屯田制,汉武帝时出现。武帝元狩四年,汉朝击败匈奴后
,在国土西陲进行大规模屯田,以给养军,这就是屯田。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现今,今人谈起来多知曹魏时期屯田是邓艾所创,殊不知这是缪谈。若论邓艾与屯田的关系,一则是在三国里面他的主技能,二则是他将屯田制引用到了两淮地区。那么,三国时期的屯田制,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军屯,是谁所创呢?

  这个名字很生疏,枣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如此“是岁用 枣祗 、 韩浩
等议,始兴屯田。”这个意思就是讲,在建安元年(196年),曹采纳枣祗和韩浩的建议,在许都附近进行屯田。我们来看一下枣袛的屯田制。

image.png

  屯田制

  自东汉灵帝以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长期不断的豪强兼并战争,使广大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农村到处都是“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后汉书·仲长传》)的局面。

  曹在最初几年的征战中,也经常因粮食接济不上,中途撤兵,放弃即将到手的军事胜利。枣祗在随曹黄巾军余部时,对农民亦战亦耕的兵农合一的做法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从中受到了启发。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就建议曹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枣祗在许昌,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百万斛大概什么概念,大概是一只两万人的军队一年的粮食供给。

  于是曹就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百姓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地推行。枣祗首倡屯田制的实施,使长期遭受战争的北方农业生产,在短期内得以恢复并稳定了下来。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很多荒芜的农田也被开垦,也积存了大量的粮食。“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三国志·魏书·任峻传》),使曹“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屯田制的实施,不仅为曹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军粮问题,而且还为他争取了大量的人口,从而加快了曹一北方的进程。

  演义中,曹从为军粮扰乱军心问题,借粮官项上人头一用。而实际上,枣袛参考秦国立国时,老秦人在三秦地区所进行的半屯半军和汉朝初期晁错在边疆的政策,结合黄巾军农民中吸取到的经验,为曹魏的江山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而邓艾,延续了枣袛的政策,并将其实行于两淮之地,将其与军事紧密结合。如此一来,南可抗吴,借助淮水也可灌溉,又能提供军粮补给,是为一举多得。

  后世的屯田,借鉴军屯制,如唐朝的西域屯田,清朝在新疆屯田,一方面满足了军事需要,另一方面也满足生产需要。这种自给自足的做法,也出现在如南泥大生产,再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为影响深远。

image.png

  汉朝西域屯田旧址

  政策立者,看着自己的政策被后世所引,造福千万人,一定是很开心的,哪怕后人大多已经忘了他的名字,但是,政策仍如潺潺井水一般,滋养这片土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