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朝廷是怎么解决光棍问题的 在这个问题上问题碎了心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时候光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古时候男女
从一份《明、清代上海户口表》中,可以看出古时候quot;男多女少quot;的情况。据洪武二十四年的官方计,上海共有114326户人家。其中男性人口数为278847人,女性人口数为253929人。此时的男女例尚衡,但此后女性人数却不断下降。至天顺六年,上海男女例已经超过21,此时男性为十八万余人,而女性只有八万。隆庆六年更是不可思议,男性为十五万八千人,女性竟然仅有三万四千余人,平均约每4.8个男性对应一个女性。那么,古时候是如何解决这种quot;光棍危机quot;呢?
quot;光棍quot;从何而来?
quot;光棍危机quot;如此严重,它导致了种种问题。如壮年劳动力缺失、人口老龄化等等。那么古时候这么多的quot;光棍quot;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重男轻女思想导致的男女例失衡
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由来已久。自脱离母系进入父系以来,民生、战争、等等方面都由男性主导。古时候推行的儒家思想更对女性的行为作出了一系列规范。直到现代,部分山区、农村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现代女婴的被抛弃率高于男性,古时候更以生男性为基准,否则就是quot;无后quot;、quot;不孝quot;、quot;断了香火quot;。
古时候夫妻
基于这样的重男轻女思想,因为连生女性而一直诞子期望生下男性者有之,因为期望多有男性劳动力而多生者有之,因为要quot;传续香火quot;却没有能力而抛弃孩子中的女婴者有之,因为看不起女性而将女婴送人者亦有之。因为重男轻女,女性的数量不能说远低于男性,但在例上确实是不足一一。
地位与金钱导致quot;光棍quot;增多
古时候存在一夫多妻制,更准确地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项制度一直从夏商周延续到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才予以废除。古时候生产力低下,资源大都掌握在权贵手中。普通人不说无法娶妻,至少是很困难的。而世家大族的子弟,娶几房妾也是很正常的事。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做大户人家的妾,往往要做平头百姓家的妻待遇好。
前一段时间网上有看这么一条讨论:为什么中国不推行一夫多妻制?有人在评论道:如果是那样,女人们宁可做富人的第几十位第几百位妾,也不愿做穷人的老婆。
其实也不无道理,因为给不起钱而娶不上老婆的在古时候大有人在。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娶房小妾,有的人却无有糟糠之妻,这也是正常的事。
陈阿娇
为解决“光棍”问题碎了心
人口问题在以前、现在、未来都是一个国家的大事。现代,人太多了要实行计划生育,老龄化了要实行二胎政策,这都是国家对于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法。光棍问题在古时候也是影响人口的一件大事,自然就要想办法解决。
强制女子出嫁
古人的婚恋年龄要小于现代。按今来说,男性结婚年龄为22周岁,女性为20周岁。而在古时候,女子到及笄之年就可婚配。为防止quot;大龄剩女quot;的出现,也为了quot;光棍危机quot;有所解决,女子一般在及笄之年就会安排亲事,最大也不会超过20岁。有的父母认为自家的女儿自己说了算,先养几年再看情况而定。
皇帝大笔一挥,这事还由得了你?汉代为推行早嫁制度,皇室也以身作则。汉昭帝八岁即皇位,娶六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汉武帝刘彻四岁是胶东王,便对景帝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愿意给她做一间黄金屋。十五岁刘彻继位,第二年便娶了陈阿娇。
西晋武帝司马炎颁布规定:制女年十七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南北朝更是直接规定女子超龄不嫁当为罪,株连父母(女子十嫁,家人坐之)。虽然这种法子确实是有些缺德,但客观上的确解决了一部分光棍找不到老婆的问题。
三妻四妾
富人娶妾
上面有谈到富人娶得起很多妾,而穷人一个妻子都娶不起。要是按这样发展下去,强制女子出嫁也解决不了问题。父母们都把女儿嫁给富人家做妾,该打光棍的还在打光棍,这可不行,于是国家又开始富人娶妾。蔡邕的《断》记载了当时汉朝对于男人娶妻妾的规定:庶人一夫一妇。
早知道在重农抑商的古时候,商人在明面上的地位连普通人都不如,被视为末流。勤勤恳恳的农民都一夫一妻,你个末流有几个钱就想娶妾?门都没有!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规定,实际如果有钱大可以多娶两房,不过因为这条法律的你不能娶太多,另一个娶妾也不能太嚣张,悄悄地把人带回府上就是了。
在官员娶妻的方面,汉代也规定:quot;士一妻一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如果对国家有大贡献的,最多允许你除发妻之外娶八个妾(功成受封,得备八妾)quot;。富人娶妾,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光棍危机的好办法。
王昭君
支持改嫁、二婚
古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他、战争等等,导致了寡妇的出现。将寡妇许给光棍们,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寡妇们也应该组建新的家庭。这项内容在现代来说是理所当然,但在古时候却是不可理喻,这就是因为古时候一直对妇女提倡的忠贞。
历史上因为忠贞而留名的父母的确不少: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怀嬴、越姬,三国时期的王异等等。这些光辉榜样指引着古时候妇女们忠贞守节,哪怕丈夫已经身死,也要继续侍奉公婆抚养孩子。这就较头疼了,忠贞是自己立的,总不好再自己去反对,于是单纯地鼓励二婚,并为寡妇们新立了一些榜样:如三国的甄宓、宋代的李清照等。然而尽管如此,妇女们改嫁的概率还是不高。
除了自愿之外,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也体现了这一点。昭君出塞嫁给了匈奴单于呼韩邪。呼韩邪死后王昭君曾上书汉帝请求归乡,却被汉帝以quot;从胡俗quot;的理由拒绝。原来匈奴有一项特殊的习俗:收继婚制。简单地来说,就是长兄死后,弟弟就要迎娶嫂嫂。父亲死后,嫡子要娶父亲的侧室为妻。所以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这样奇怪的习俗,正是令人不解的所在。
官方安排相亲活动
要说quot;仲春会quot;大概是没几个人知道的。如果说官方版quot;非常勿扰quot;,那么大家就很清楚了。源自春秋时期的quot;仲春会quot;,正式拉开了官方举办单身男女相亲会的序幕。
仲春会
仲春会一般安排在农历的三月初三举行,官方组织尚未婚配的男性与还未出阁的女性参与,也不要求什么,能撮合一对是一对。当然了,如果你是个单身者,也是必须要去的。人的面子你可以不给,官府的面子你敢不给?
《周礼》中的《地官·媒民》是这样说的,quot;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quot;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仲春(农历二月)这个时候,命令男女(未成婚的)相会。在这个时候,私奔的不禁止(平时是禁止的),要是没有理由就不参加(摆明不给面子),就对他/她进行处罚。可见古时候对于解决男女们的终身大事,是用心良苦啊。
“光棍”增多影响国计民生,治者格外重视
劳动力不足
人口不足必然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如果国家生产能力强,如现代的发达国家,人口少一点影响也不是太大。但在生产力低下的古时候,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却是致命的。因为任何事都要有人来办,基层的包括种田劳役兵役都要人,高层一点的做官也要人才。当然做官一般是不缺人的。
古时候单身女子
生产力与消费力不足
古时候生产力全人数来拉动,青壮年人口数不足,生产力相应降低。同时青壮年人口降低带来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缺少劳力的家庭同样缺少金钱,而金钱缺少就代表着国家消费能力不足。消费能力不足生产力又会相应降低,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很难出来。因此治者一直致力于扩充人口,为光棍们找老婆也是其中的一项措施。
一个反例就是元帝国,疯狂攻下的城池,占领中原后因为人口、制度等原因,国只有98年。治者未重视人口问题反而大肆,若非强大的武力,根本不可能得到承认。事实上在几十年蒙古军队在骄奢中战斗力下滑后就被赶出了中原。
总结
无论是通过官方相亲还是强制逼婚,治者为了光棍们还是没少心。人口总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尤其在生产力低下的古时候更是如此。多一个壮丁就对国家多一分益处。而解决光棍危机的核心还是在于妇女,上述的所有措施,也都是针对妇女设计。通过又拉又打的方式,只要能将出生率提升,就是有了效果。实际上官方在这方面的尝试措施有很多,话又说回来了,古时候交流条件不足,在这方面又很多不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