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老师都有谁?对商鞅以后的变法有什么影响?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更是战国时期著名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商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在魏国时,商鞅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魏武侯九年(前387),公叔痤在田文死后,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

  后来公叔痤在自己病重时,曾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魏王认为此时公叔痤病入膏肓,胡言乱语,因而没有答应这个提议。《战国策》记载:“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于是公叔痤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答应了公叔痤,随后起身离去。

image.png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又召来商鞅,向他道歉说:“今天大王询问我谁可以做相国,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表情,他是没有答应我。但我又对大王说,如果不任用你,就应当死你。大王同意了我的这个建议。你可赶快离开,不然将被捉拿。”

  商鞅说:“魏王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能听您的话死我呢?”因而商鞅始终不愿离开。不久,公叔痤去世,而商鞅又得知秦孝公正在求贤。于是在埋葬完公叔痤后,商鞅就向西投奔秦国,并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实施其著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而他被史称为商鞅。

  商鞅在秦国任相期间,奉门客佼为师。佼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家、思想家。《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曰:“楚有子、长卢。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佼因明于刑名之术,被称为“子”。

image.png

  子在其著作《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在中国古时候典籍中能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接近的论述。他对于空间观、时间观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并对“学积有生”、“从道必吉”、“重民”的观点作过重要的阐述。他一生中对于改革、哲学思想都有重大的贡献。他贯通各家学说,被视为杂家代表。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子》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周显王三十一年(前338),秦惠文王处死了商鞅。佼惧恐株连,便离开政界,逃往了蜀地。《曲沃县志》记载:“佼,晋人,卫鞅客。立法理民,尝与佼规。鞅诛,亡入蜀,著《子》二十篇。

  商鞅的两位老师,一位被尊称为子,作为杂家代表人物流芳百世。而另一个老师公叔痤则毁誉参半。但他们二人的学生商鞅的举措,使他成为了影响中华千年基本制度的人物之一。因而这两人作为老师,还是非常称职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