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得国也不正 宋朝的名声为什么晋朝要好
还不知道:宋朝和晋朝的网友们,
很多人以得国正不正解释,这压根就是儒家的意。秦灭六国,始皇兵锋所致,伏千里,算不算正?楚汉争霸,刘邦抛妻弃子,背信弃义,兔死狗烹,算不算正?而唐朝立国更不正,从西魏开始,就是篡自己亲戚家的皇位。李家受西魏、北周、隋三代皇恩,却趁火打劫,拥立小孩,然后取而代之,名为隋臣,实为隋贼。唐最强的李世民大帝,兄弟逼父亲,按传儒家理念,不孝不悌,不正到极致了,然而又如何?而唐最为强盛的时候,恰恰是武则天参政和执政期间,以女人的身份称帝,这得国正还是不正?
所以,问题是晋只立国几十年,就搞砸了。如果晋惠帝不是有智商欠缺,而且有秦皇汉武的功业,他们司马家得国再不正,都有一帮儒生出来说话。所以得国正与不正其实只是个说辞而已,重要在于得国之后的治国。宋太祖治国平天下的能力不用多说了,两宋三百年间,这位开国君主的能力始终头名,后世再无可出其右者。尤其以武人身份得天下,却终结了中唐五代以来“兵强马壮者为皇帝”的两百年乱局,开创了两宋文人治天下的士大夫黄金时代,就凭这一点就值得自古以来掌握话语权的文人们永恒称颂。
把这几点放到司马家身上呢?除了趁先祖余烈,搞定了作死的东吴之外,再无什么闪光点了。自古以来大一王朝里,就没见过如这般不争气且作死的。后世对晋、宋评价好或不好从来都不是因为得国正或不正,也从来没有什么得国正或不正的说法,关键是得国之后的表现,李世民和杨广得位的方式大同小异,一个是兴唐雄主一个是之君,后世评价能一样吗?
如果说晋朝表现宋朝好,这是片面的诡辩,有人说宋朝终究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而晋却光复了洛阳。洛阳和北京中间隔那么大一片地儿,要么都较洛阳,要么都较北京,弄这么个这个双重标准,算怎么回事呢?第二,说两晋一过全中国,宋朝没有,更是quot;,东汉末年三国到两晋南北朝直到隋唐一中国之间这一段都是算和乱世的,而北宋是算大一的中原王朝的,第三,宋朝除了军事相对弱势,文化,经济,科技,人口,百姓生存条件,都两晋强多了的。
除了魏武帝,就是司马懿是孝廉出身了,偏偏这两个人后代还好死不死摊上个篡字。但是曹是军阀,是阉人后代,是官二代,可以甩锅。再者,人曹是军阀中争夺来的地位和权势,不是人给的,他在汉朝正儿八经的恩惠只是校尉,后边的大将军(让了),司空,丞相,冀州牧都是自己搞定的。汉朝的锅和饭都是曹家给在造的,而且人曹了马上篡,一点也不来阴的。
司马懿怎么甩?三代人居于庙堂上吃着曹魏的饭砸着曹魏的国来慢慢谋朝篡位,地位和权势都先帝赠的,为了还装死,第一代死了,第二代继续装,装的人家皇帝都说“这货的想法,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还不敢篡,吃相难看。何况曹魏命短,没什么宗室之乱,也没什么外族入侵,整个一个国家,但实行九品中正制,所以文人们从来不骂曹魏,只骂曹。
再说宋,人家当家的一武将出身,篡的又是你一武将出身篡来的政权,对掌握话语权的文人来说,纯是狗咬狗,看看评价五代更迭的历史就知道,更何况赵宋重文抑武,给足文人面子,北宋时期文臣明星无数,不停的洗白自己。最后又死在外族刀下,你看现在不都在说“崖山之后无华夏”,何其壮烈。反观晋朝,最后是死在自己手下的武将手下,又是一出狗咬狗。对文人是有一定的保护,不然也不会跟着晋朝东渡,但也有北方蛮夷过于残的缘故。相之下,文人就不太愿意给晋朝洗太白。前期西晋主要依的是宗室,后期晋朝主要依门阀军阀。文人明星又都在山野开轰趴,自然也不愿意给他洗白。
曹魏军阀起家,两代禅让得国,开创“上品无寒门”,终结了汉末对文人的,极大保护文人的权益。命短,无山河破碎,无外族入侵,无宗室之乱,最后死在权臣禅让下。赵宋
武将起家,一代得国,重文抑武,文力得到保护和放大,命略长,山河破碎,外族入侵,无宗室之乱,最后死在外族刀下,无能而壮烈。晋朝文臣起家,三代禅让得国,承继了九品中正制,保护了文人的权益,命略长,山河破碎,外族入侵,宗室之乱,最后死在武将禅让之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