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没有选择廖立,而是选择让诸葛亮率领赵云张飞入蜀?
廖立的故事大家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廖立,荆州武陵临沅人,深受刘备、诸葛亮赏识,更是诸葛亮誉为能和凤雏庞肩的“荆楚奇才”。
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廖立在刘备朝的官职非常高:刚得荆州时被任命为长沙太守、215年割三郡时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刘备做了汉中王时为侍中。
长沙、江夏、桂阳三郡是荆州和江东的前线交界点,更是孙家的“龙兴之地”,孙坚最开始执掌一方的官职就是长沙太守,从、经济、军事、防御等方面来看:廖立所守的长沙,赵云所守的桂阳意义更为重大。
巴郡是荆州入蜀要道,建安六年,刘璋分巴郡为三郡,以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原巴郡为巴西郡,合称“三巴地区”,后来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入蜀走的就是这个地方,刘璋时期管理巴郡的是严颜,而刘备时期的巴郡太守是廖立、巴西太守则是张飞。
侍中的地位更高,已经进入了朝廷的权力中心,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郭攸之不说了,费祎、董允都是蜀汉中后期的实际掌权者,而廖立在刘备刚做汉中王时就被任命为侍中,足见其受重用的程度。
在刘备入蜀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接连遇到了军师庞死和雒县受阻等不利的情况,可是刘备却没有选择廖立,而是选择让诸葛亮率领赵云、张飞入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相起诸葛亮,廖立资历较轻,威望不足以震慑张飞、赵云等元老宿将
同样是青年得志,且又都是文人,在很多元老眼中,诸葛亮和廖立等人都是光凭一张嘴做事的人,本来就非常受武将排挤,可诸葛亮在出山后不久就以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说成了孙刘联盟。
这件直接挽救了整个刘备集团的大功,已足以让所有看不起诸葛亮的武将噤声。所以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赋税的时候,一向高傲的关羽和脾气暴躁的张飞都没有什么意见。
但换成廖立,他在三十岁就做了长沙太守,成为诸葛亮手下最得力的干将之一,镇守吴荆前线,可是由于远离战场,当时孙刘联盟又非常稳固,廖立在长沙除了听从诸葛亮安排运输物资、治理地方民政之外就没有什么显眼的功绩了,充其量也只是个政绩不错的地方小官,地位无法和诸葛亮相。
张飞、赵云这些可都是从刘备起兵之时就舍命跟随的元老,随便一个官职、一件战功就廖立要高,如果让廖立带他们入蜀的话,赵云还好说,张飞是绝对不可能听从廖立的话的;
如果不带张飞、赵云的话,那刘备集团还有谁能带兵呢?黄忠、魏延、霍峻都在益州鏖战,关羽、张飞等又不能保证能听廖立的,更不能只让廖立单人匹马入蜀,来了和没来还不是一样;
庞之死和雒县受阻对刘备的打击很大,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被刘璋反吞掉的可能,这时候刘备必须尽全部力量拿下益州,就算把关羽也调来也在所不惜,而廖立的成绩多在治理地方,打战未必是他的强项。
廖立在荆楚之地有一些名望,可是这名望却仅限于荆楚,在蜀地能不能发挥就另当别论了,像庞还是人称“得之能安天下”的人物,可是一入蜀就水土不服,最后还不是被张任一箭了。
何况当时诸葛亮的官职是军师中郎将,此官位为刘备首创,虽然职位低但权力高,掌管着三郡军事和赋税调动,就连廖立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听他的,要是把廖立召入蜀地,那置诸葛亮于何地?这对刚刚才稳定下来的刘备政权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刘备看人很准,他和廖立谈过话,知道他的能力并不能成为诸葛亮、庞一类的谋士人物
刘备这人是很喜欢和手下交谈的,基本每个投入阵营的人都要和他交谈一番,以了解他们的能力和以后的事业规划,这点曹和孙权都一样,是主公接纳良才的有效手段,像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孙权和鲁肃的《榻中对》、曹和郭嘉的《帐中对》等等,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君臣谈话。
而刘备之所以敢把庞提拔为和诸葛亮平等的位置,到后面甚至把他带入蜀地,让他建立不朽功绩,除了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之外,更重要的是刘备亲自和庞谈过,知道他的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足以协助自己建立基业,三分天下。
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虽然最后庞还是战死在雒城之下,可毕竟也是协助了夺取了近三分之一的益州,而且没有庞的话,刘备也不能下定决心入蜀和刘璋干架,所以刘备总算也没看错庞。
至于廖立,他最先开始的职位是荆州从事,这是一个由州牧、刺史等一州之长亲自面试录用的职位,负责协助荆州牧刘备处理各种文书、档案,甚至可能还有武备、军事方面的,从廖立后来做了长沙太守、都督一方来看,廖立协助管理荆州武备的可能性很大。由于是刘备的贴身官员,又是刘备亲自征辟的,对待廖立,刘备当然得亲自面试考核了。
为什么刘备敢说“马谡此人,不堪大用”呢?原因就在于马谡是刘备亲自面试的,他最开始的职位也是荆州从事,在面试途中,刘备以他那鬼才般的看人能力,判断出了马谡做谋士足以,却不能过高重用,如做先锋、大将、主帅一类的,所以他才会在临死前提醒一下把马谡当成心腹的诸葛亮,让他不要用过于重用马谡。
当然刘备没对人说过“廖立此人不堪大用”的话,毕竟这是他亲自任命的手下,而且也还没到临终安排后事的地步,可是廖立的能力和本事,在刘备心中早就有了一杆秤来评价,他将廖立安排为长沙太守,而不是和诸葛亮、庞一样的军师中郎将。可见刘备对廖立的军事才能那是没有什么信心的,所以他不会把带兵打仗这样重要的责任交给廖立,对于这一点,刘备还是很有把握的。
三、廖立的才能有可能是诸葛亮吹出来的,是为了蒙骗孙权
廖立在《三国志》中的才干只有一句话,说他能和庞肩,而这话是诸葛亮对着江东使臣说的,也就是完全出自于诸葛亮一人的口中,并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人、一件事的认证,属于孤例。而诸葛亮为什么会说这话呢?原因很简单:诸葛亮会不会把集团的底细告诉孙权呢?
我个人觉得不可能,虽然当时的孙刘联盟看似稳固,可因利而聚的盟友,很容易就因利而散,尤其是刘备去江东娶孙尚香时,还被孙权吓得以后不敢再见了。
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
何况孙权派使者来找诸葛亮的时间点也很巧妙,是在刘备入蜀不久之后,此前孙权已经有意思要和刘备一起夺取蜀地,甚至周瑜已经带兵走到巴丘了。
刘备入蜀一事无疑是刺激了孙权,认为刘备此举很可能有吞并益州之意,所以孙权不早不晚,偏偏在刘备入蜀后立刻派了使者来荆州,还好问不问,开门见山就是问了“士人皆谁相经纬者”(谁能和你一起治理荆州啊!);
自周瑜死后,孙权对待荆州的态度有了奇妙的变化,一方面他需要刘备帮他顶住来自曹荆州军团的压力,可一方面孙权又害怕刘备益坐大,给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他在把妹妹嫁给刘备之后,又接连在陆口屯兵,还安排了程普为南郡太守。南郡此时正是刘备治所,孙权的小心思可想而知;
诸葛亮有着很高的观察力,在刘备入蜀后,他和关羽共同承担了荆州的所有事务,对陆口的军事布防、调换不可能一概不知,诸葛亮一看就知道孙权野心来了,所以他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底细全盘透露给孙权呢?
当然诸葛亮在推荐人物时还顺便带上了庞,这主要是当时负责孙刘事务的人是鲁肃,而庞既是鲁肃最早推荐给刘备,又曾经在周瑜手下做过事,和鲁肃是做过一段时间的同事的,所以庞这块是骗不了鲁肃的,倒不如直接了当和江东使臣说了。要知道刘备入蜀时已经把庞带了去,他早已不在荆州,而且庞以后大概率还是会留在益州的,那诸葛亮干嘛还说他能帮助自己治理荆州呢?
稍微知道点三国历史的都知道,诸葛亮最重用的人是蒋琬、马良、马谡等人,可这些人诸葛亮一个都没提,反倒是推出了一个廖立,或许也是因为他身为长沙太守,位置上近江东,名声什么的孙权早有耳闻,所以廖立这块诸葛亮也不打算瞒了,就把他也捅了出去。所以廖立的本事很有可能就是诸葛亮吹出来的,他和刘备的意思一样,都是“不堪大用”的。
总结:廖立此人虽然没什么大功,但也没什么大过,做个一郡之长,处理处理政事是没问题的,可要做三军主帅,那就是拉和尚认亲——找错了人了
廖立此人的才干不弱,做了长沙太守五年也没出过什么差错,是个理政之才,可是说到军事方面却是非常不堪。公元215年,吕蒙奇袭三郡的时候,他直接就把长沙丢给了吕蒙,甚至于可能还有带头投降的嫌疑。
不但没跑去关羽处汇报,而是长途跋涉跑到益州和刘备诉苦。虽然刘备没对他有任何处罚,反而把他安排为巴郡太守,可是廖立怕死、不负责任、不足以当一面的缺点也足以证明刘备当初没让他带兵入蜀是正确的。
刘备之所以提拔廖立,无非也是为了安抚荆州派系的势力,就像重用益州名士许靖一样,挂个虚职显得地位高而已,可是廖立却把这手段看成了刘备对自己的肯定,处处以诸葛亮第二自居。在刘备托孤诸葛亮和李严后,廖立看到托孤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脾气一下子就炸了,到处反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政策方针。
像什么刘备丢失三郡、关羽丢失荆州、刘封丢失上庸、诸葛亮任用向朗、马良、马谡、郭攸之,李严任用文恭、王连等等,反正只要是在廖立投入刘备帐下后,任何没和他商量过而决定的事,廖立都要抨击,都要反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是对人不对事的片面针对。所以诸葛亮也只能把他贬为平民,流放到少数民族盘踞的汶山郡,最后还死在当地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