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在灭商之前为什么要迁都?相是什么

  说到周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诗仙李白有首著名的《梁甫吟》,其中有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这说的是家喻户晓的一件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是在哪里“直钩钓文王”的呢?这条河叫做渭河,古称渭水(称渭水更有历史厚重感)。

  渭水在地理上最大的标签,是咱们的母亲河之一——黄河最大的支流。但从历史的角度上,渭水又何尝不是历史上几大王朝的母亲河?哪几大王朝呢,西周、秦、西汉、前秦、西魏、北周、隋、唐。换言之,华夏历史一部书,渭水当占其半。不要不服气,没有渭水的滋养,长安就失去了水源……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你看这名字就知道什么意思)有个鸟鼠山,渭水就从这里汩汩流出,奔荡东流818公里,在三河口汇入滔滔黄河。一代复一代的悲喜故事,在渭水之滨,不断的轮回。

image.png

  西周的先祖,早期活动于豳地(今陕西省彬州市),这里距离渭河很远。到了周太王时,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呢,周人南迁到了岐山(陕西省宝市岐山县),也称周原。周太王是谁呢?姬历(公季、季历),孙子姬昌,就是周文王。

  周人为何要迁都于岐?有地理上的原因。豳地其实不缺少水源,著名的泾河,就穿豳而过,最终汇入渭水。但是,豳地处黄土高原南侧,泾水谷地之中。豳虽然地肥水美,但谷地相对较狭长,让志在天下的周人感觉到战略纵深不是很大。而岐山位于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又有渭水滋润,是理想的图王之地。而且周人本就擅长种植,正缺少耕种之地,迁都于渭水流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图-周剪除商朝羽翼

  传至周文王姬昌,据说天下三分有其二,“然,仍事殷。”但是,纣王怀疑姬昌有异志,曾将姬昌拘禁。姬昌当然想推翻纣王,却苦无贤士辅佐。于是,原先在肉铺子卖猪肉的老屠夫姜子牙,放下屠刀,跑到渭水钓“鱼”去了。

image.png

  姜太公钓周文王,一个愿钓,一个愿上钩。李白借着酒兴,在《梁甫吟》接着写道:“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画面脑补一下:心眼非常多的姜子牙,弄了3600个钓钩,总有一款适合姬昌的。

  其实,有没有姜子牙辅佐,周人的东迁之路都不会停止。周文王六年(约公元前1093年),周人灭崇,修建了丰邑,即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辖区。同时,周人把国都从岐迁到了丰,称为丰京。

  丰京位于渭水以南,丰水(沣水)以西。从岐迁丰,不单是国都的变更,而是周人东进战略的巨大成功。周的最终目标是灭商,后世的秦灭六国,套路和周人迁都差不多。

  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在丰水东岸又新建了一座京城,称为镐京。丰京与镐京,并称为“丰镐”。丰镐在丰水两岸,但丰水本就不长,在丰镐以北不远处就汇入渭水。另外,新都在渭水以南,还有一个作用——以渭水为阵,阻挡北方敌人南下。之前的岐在渭水以北,防御能力较弱。迁都至河南岸的丰镐,周国都的安全系数就大大增强了。

image.png

  丰镐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地势要之前的岐山低,适宜大规模开垦。在灭商之前,周的规模就已经非常庞大了,不断增加的人口(军队),不断扩大的宫室,这都对周人的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况,灭商之后,对耕地的需求更大,丰镐无疑是非常合适作为新都的。

  这一切,都离不开渭水,否则全是空谈。西周灭亡后,秦国又基本复制了周人东迁之路,再次定鼎天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