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通缉令只有画像和一句话 罪犯为什么很难插翅难逃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时候通缉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见过通缉令,这对于打击罪恶的工作中,通缉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上如今又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因此罪犯们想要正销声匿迹,难度还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如果外出买票,都有严格的实名制登记,罪犯们一旦买票,就会立马引起的注意,说来这也算得上是信息时代带来的一个利。
但也有人问,若是在古时候没有照相机,那么古时候的通缉令能够抓到人吗?因为在古装电视剧中,古时候的通缉令全是画像,如此方式下去对一个人,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那这究竟能不能抓到人呢?
其实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是,古时候通缉令除了犯人的画像之外,结尾处还有一句话,这便是让罪犯插翅难逃了,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一点,其实电视剧中并没有胡扯,古时候通缉令上的人像确实只是一张画像,因此便是有人说,如果是犯人换个发型,甚至去破个相,这不就让人认不出来了吗?
上面已经说到,通缉令的结尾还有着一段话:凡是提供线索,或者直接将犯人抓获,直接赏白银百两,而这句“赏白银百两”才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当然,“赏白银百两”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只不过一般通缉令下的赏金,绝大多数都是远超人们收入的一个数字。
毕竟,在世界上,钱永远都是最有效的生产力。
那么,百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类,在古时候,普通百姓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过就是十两银子,稍有钱一点的也就是十来两银子,
如此说来,一百两银子对于普通人来说,算得上是十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收入,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定是一个非常大的。
不难想象,只要通缉令下发的范围稍微广一点,甚至还能吸引一批游走的剑客,如果对武侠小说熟悉的话,这种桥段并不是很陌生的桥段。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古时候的通缉令并不会大张旗鼓贴在城墙或告示栏上,而是直接发给“保甲”(保甲是宋朝的一种户口制度。),而电视剧中百姓们围观通缉令的画面,在实的古时候其实是很少见到的。
电视剧中的这番景象,无非只是给人一种接地气的感觉,当然看电视剧还是不用细究的,一些无伤大雅的改编,自然是可以理解。
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前面说到的“保甲制度”,一旦保甲收到了通缉令,如果不将罪犯揪出来,那么这一保甲的人都会受到影响,轻则坐牢,重则直接全部处死,因此“保甲制度”之下,一旦出了事,每个人都要化身为“罪犯追缉者”,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跟前途开玩笑。
再有,抓到罪犯除了有赏金之外,有些朝代还有着加官进爵的奖赏,可见古时候抓捕罪犯的效率,大概也不会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低。
具体例子可以参考电影《绣春刀》,古人的智慧以及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毕竟想升官,想发财的,每个朝代的古人都有。
还有一点值得科普的就是,虽然在古时候没有照相技术,但为了鉴别住民们的身份,早在战国时期便是发明了一种木质的身份证,而且每个人都必须要得有。
不过身份证最开始确实很粗糙,记录的只有“画像,身高,年龄”,但有一说一的是,这些信息的收集,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那个年底的需要了,自然是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
以上都还只是非客观因素,在古时候的话,不存在“抓不抓得到罪犯”,而是“会不会去抓罪犯”,只要朝廷愿意兴师动众,绝大多数罪犯都是跑不掉的。
去大城市的话,一旦有外来人口进城,立马会引起注意,毕竟那群“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捕快,就是专门侦查外来人口的。
倘若是去小地方的话,居民们要么会怀疑你是逃犯,一旦被官府查出窝罪犯,这一村子的人都会收到牵连,因此逃犯唯一的去处,便是荒山野岭,只不过在荒山野岭中的生存难度,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毕竟在法治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即便是在古时候,越是强盛的王朝,就越是注重这一点,这都是不变的规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