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的是什么?
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的人,邹国位于现在的山东地区,因此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应该发生在山东。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多次带着他搬家的故事。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孟母即孟子的母亲,孟子小时候很调皮,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很多心血,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丧事的游戏,后来被母亲看到就有搬。搬到市集旁边,又和邻居孩子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鞠躬欢迎客人,一会招待客人,被母亲看到了又搬。最后搬到学校旁边,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丧事的游戏。孟子的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影响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国端范宣献夫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