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许攸如果没有叛变的话 曹还能不能打败袁绍

  对官渡之战许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实际上许攸背叛袁绍,只是给曹提供了一个烧毁袁绍粮的情报,并非袁绍败亡的正原因。

  只是由于曹烧了乌巢,斩了大将淳于琼,导致了袁绍阵营大将高览和张郃的背叛,这才是袁绍官渡之战战败的最根本原因。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许攸不叛变袁绍,曹官渡之战能打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image.png

  下面我们就好好谈一谈这件事:

  首先要明白一个理,那就是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因为你赢了,所以你说得都对。有些人喜欢看名人传记,尤其是那些商业奇才的成功经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这些人。如果你按照他告诉你的方法去奋斗,等输到只有一条裤衩子的时候,你都搞不明白咋输的。

  同样,官渡之战是袁绍发起的,大家不要被曹手下谋士郭嘉的话所蒙蔽,什么袁绍有十大败,曹有十大胜什么的:

  袁绍穷讲究,曹就事少;袁绍是叛军,曹是正义之师;袁绍小心眼儿,曹心大;袁绍优柔寡断,曹做事果断……等等等等。

  其实郭嘉就是个大忽悠,他不这么安慰曹还能咋安慰,人家袁绍大军都压过来了,直接投降吗?

  所以,郭嘉的这些话都是骗鬼的,不过是寻求点心理安慰罢了,要知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技巧,什么谋略,有个屁用,还不是被强力碾压?

  要知道此时的袁绍刚刚打败公孙瓒,整个北方都平定了,坐拥幽州、青州、冀州、并州。倒不是说我杨角风是河北沧州人,向着袁绍,而事实摆在这里的,袁绍兵多将广,粮又充足,曹实力的太弱,举例袁绍管辖的一个冀州:

  “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

  可以说,官渡之战,曹的是走运,人走在路上,咣叽一下,一张馅饼砸头上了,够他炫耀一辈子的。而曹是走一步就掉张馅饼,咣叽、咣叽个没完没了,对,官渡之战就是这样打赢的,只要少掉任何一张馅饼,曹就饿死了。

  要知道,人家袁绍是平定了后方才出兵的,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曹这里却是四战之地,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饿狼。

  偏偏运气爆棚,张绣投降了,刘表内部叛乱了,孙策又被刺了。更更关键的是袁绍阵营的审配不知道怎么抽风了,早不查,晚不查,非在战争僵持阶段要查许攸贪财的事,这下子逼着许攸叛了。

  在三国演义中,许攸反叛的故事描写得异常精彩,讲得绘声绘色,眼看大军粮就要断了,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结果许攸连夜来投奔了,得到消息的曹连鞋都忘了穿,光着脚就跑出去了,由此还诞生了一个成语——忘履相迎

  俩人见面后还互相寒暄,许攸问曹粮还能坚持多久,曹还骗人家说,半年啊,三个月的,实际上只剩三天了。

  但演义毕竟是演义,目的是突出精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曹确实是山穷水尽了。虽说官渡之战前期曹胜多败少,但就算是敌一千自损三百,那他也是有损耗的啊。

image.png

  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书籍记载,袁绍军队是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经过验证应该有十二万左右的军队,外加一万骑兵。而曹军队主力不到一万人,外加白马驻地刘延军的一千人,原武驻地于禁军四千,延津一带乐进军四千人,总共一万九千军队,《三国志》中记载很清楚:

  “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虽说袁绍的速战取胜计划受阻,但从另一角度上讲,也跟之前阻止袁绍出兵的田丰、沮授战略一致,毕竟都是打持久战嘛。

  论持久战,貌似对兵少的曹有利,毕竟人少,粮就消耗得少嘛,其实不然,在绝对实力面前,曹根本就不行。

  袁绍还在步步紧逼,而曹已经耗不下去了,这才有了要退兵的打算。而且此时形势也开始大变,河南的百姓都开始往袁绍那边跑了,连曹手下的将领也开始向袁绍暗送秋波,寻找退路了。

  所以,不要觉得袁绍傻,他要得像郭嘉讲的那样无能,又怎么可能一北方四大州?

  再不济,按照对付公孙瓒的方法也是能干趴下曹的,实际上袁绍军已经在曹军大营前堆土山,挖地道,摆放大型攻城器械了,这就是要打持久战的劲头。

image.png

  如果许攸不来投奔曹,快则三五天,慢则一两个月,曹铁定撑不住,只会退兵。

  为什么许攸一来,先就粮问题向曹发问呢?

  作为曹的老朋友,许攸当然知道此时曹的心情,这场战争曹唯一的取胜机会只能是速胜,现在战事陷入了僵局,而且是越拖越玩完。

  许攸能想到火烧敌方粮,曹自然也能想到,毕竟这个人小时候就没少干偷摸狗的事,这事儿作为他小伙伴的袁绍也一清二楚。只是曹不是很清楚袁家粮存放位置,以及防备情况,这也导致他不敢轻而易举地出击。

  即使许攸提供了这个情报,曹也做出了突袭乌巢的决定,实际上也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差一点点就功亏一篑了:

  历史上写曹突袭乌巢,轻描淡写一句就过去了,实际上那也是一场恶战,毕竟袁绍手下的人再怎么饭桶,人数优势在那摆着呢。

  一开始袁绍阵营的沮授还建议再增兵一万,巡防乌巢,只是袁绍觉得没必要:

  “可派蒋奇率一支军队,在运粮队的外围巡逻,以防曹派军袭击。”

  守卫乌巢的是袁军将领淳于琼,率领着一万多部队,曹军大本营总共也就不到一万人,去突袭乌巢的是五千步骑兵,从人数上淳于琼并不处于劣势。

image.png

  只是曹趁夜放火,淳于琼没办法灭火,但可以灭曹,所以整个战役打得也是异常惨烈。

  当袁绍获知曹突袭乌巢的信息后,他没有派重兵救援,而只是象征性地派了个小分队回援。而是把重兵压到了攻克曹军大营上面,毕竟他心里清楚,曹派去攻打乌巢的人少了,打不过淳于琼,派去的人多了,大营就空虚了:

  “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

  袁家来乌巢救援的时候,淳于琼跟曹的战争还在厮中,不过从军队素质上来讲,这支曹的步骑兵是优于淳于琼部队的。面对袁军来援,曹手下的将领建议分兵抵抗,但曹拒绝了,下定决心要一鼓作气打败淳于琼军队。所以五千曹军对一万袁军,袁军又是被动迎战,且存放粮处已经火光冲天,所以战败了。

  随后曹命令士兵割下淳于琼的鼻,士卒千余人,将他们所有鼻割下,连同牛、舌头一同扔在了前来支援的袁军面前,袁军的援军不战而退。

  曹率领的五千步骑兵,刚刚好打败淳于琼,再少了,根本有来无回。而且曹军大本营那里,留下的人马又是一个刚刚好,抵挡住了袁军主力的猛力进攻。

image.png

  当然,这是我们后来这样说,实际上,进攻曹军大本营的袁军主力是有张郃和高览率领。

  本来这俩人是个杂牌将军,之所以这时候被当成了主将,主要因为颜良、文丑这种正的大将被袁绍,或者说是被自己作死了,没办法,这俩人才成了主将。

  张郃和高览建议救援乌巢,只是意见没有被采纳,所以是怀着一肚子的气上的曹军大营前线,打起仗来自然没有那么尽心尽力。

  再加上后来听说了乌巢淳于琼战败,这俩人有点慌了,更加对袁绍的治能力产生了怀疑。后人把张郃和高览背叛的原因归咎于郭图,是郭图建议猛攻曹大本营的,现在失利,肯定会把过错归咎于张郃和高览。

  实际上,张郃和高览不过是给自己的背叛找了个借口而已,这种怨气估计积攒很久了。

image.png

  如果这俩人没有背叛袁绍,而是选择退兵回袁军大本营,随后袁军慢慢撤回河北,曹是根本没有能力再追击的。

  乌巢的粮大本营被烧是事实,但并非是压倒袁绍的最后一根稻,毕竟随军还有几天的粮可用。而且袁军主力还在,兵力上仍然占优,虽说曹此战胜了,但也是惨胜。

  再说袁绍军没了粮,他曹也没好到哪里去,同样也是没了粮,军队再能打,也是有损耗的。

  所以说,许攸来降,并献计火烧乌巢,并非是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只是火烧乌巢,对袁军士气打击太大,并形成了连锁反应,最终引发了张郃和高览的投降,这才是袁绍兵败的关键所在。

image.png

  但,可以明确的是,若许攸不来投曹,迎接曹的只有两个结局:

  要么退兵,回许昌再部署防御,要么曹军大营被袁军攻破,兵败被俘或被,除此之外,的结局可能性极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