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非要修京杭大运河?

  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非要修京杭大运河?不清楚的网友们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南北朝时期的华夏大地处于一个混乱割据、各国相互攻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臣弑君、子弑父发动的事件层出不穷,上演一部部宫廷大剧。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

  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局面。

  结束了纷乱的隋朝表面上虽然一,但是长达数百年的与混乱所导致的经济、文化、上的分歧并没有一,暗流涌动。

  当时的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被称为五大门阀,这五大门阀大多有着千年的历史,底蕴深厚,掌控者、文化、经济的一大部分势力,左右朝廷政局,称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一大隐患。

  此外,还有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汉化后形成的门阀,包括孤阀、宇文阀、慕容阀以及宋阀。

  隋帝杨姓,本身就是一个崛起于东汉的著名大姓——华阴杨氏。

  看似已经一了隋朝,却处处掣肘与各大门阀,不得不相互妥协,勉强达到了一个稳定一的局面。

  而在经济文化上,长达数百年的南北,使南北双方各自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南方在经过数百年的开发之后,已经成为了隋帝国的经济中心,是全国的产粮中心。

  定都于长安的隋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进犯,在边境地区驻守了大量的军队,所需要的军粮单方是难以支撑起来的,所以解决军队用粮,以及消除长达数百年的形成的认同上的差异就成为了一个隋朝治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弑父兄的疯子

  仁寿四年(604年),已经被立为皇太子的杨广在仁寿宫发动,死了卧病在床的隋文帝杨坚,后又赐死了已经被贬的废太子。

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非要修京杭大运河?

  隋文帝作为一代雄主,结束中国长达数百年的战争与纷乱,最后却死在了自己的手上,而以忠厚仁义的终究没有敌的过被权利所侵蚀的弟弟杨广。

  弑父兄的杨广的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一个疯子开始了他在维护帝国治的天才之举。

  太混乱了,还是一一下较好

  作为帝国治者都喜欢一,希望自己能够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所以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儒术。

  而作为继任者的杨广也难以容南方与各大门阀游离于帝国的权利之外,尽管各大门阀已经屹立千年之久、底蕴之后深不可测,尽管南方隔着长江天堑、山高水远。

  一切都要为战争服务

  前文说过,为了抵御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入侵,隋帝国在北方的边境上驻守着大量的军队,光屯田是不能满足军队所需的,所以如何将南方生产的粮食运到北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疯子的杨广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功利者。

  公元603年杨广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广又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

  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

  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这条全长全长1700多公里的大运河如同一条将物产丰富的南方通过经济上的手段与北方连系在一起,南方不再于帝国之外的飞地,而北方边境军队的粮食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出身于皇族的杨广似乎不知民力是何物,不懂得爱惜民力,又或者是太急功近利。

  在将他维护帝国一的运河计划付诸于实施的同时,又大兴土木修建宫殿。

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非要修京杭大运河?

  一将功成万骨枯

  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刚刚登基为皇帝的杨广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

  自大业元年(604年)至大业六年(610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

  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修建宫殿、修长城、修建长达1700公里长的大运河,这样一系列巨大的工程即使放在机械化的今天也不是短短10年的就能完成,何况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时候。

  杨广你在着急什么,在担心什么?

  明明30年乃至50年才能完成的巨大工程为什么非要在10年内完成?

  你难道看不到秦始皇30万人修长城后的下场吗?

  好头颈,谁当之

  在国内进行一些列巨大工程的同时,杨广三征高句丽,单单第一次征讨高句丽的军队就达一百一十三万,随军运输物资的民夫更是多达二百多万。

  终于,老百姓不住了!

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非要修京杭大运河?

  隋末十八路反王

  大业七年(611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隋末民变终于爆发。刘霸道、孙祖安、张金称、窦建德等纷纷率领农民百姓,农民军力量迅速发展而益壮大起来。

  大业九年(613年),农民不仅遍及山东、河北等地,而且发展到全国范围。在大业九年上半年,平原、灵武、济北、济阴、北海等地均爆发农民。

  同年六月,杨玄感于黎阳起兵反抗杨广。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杨广从洛阳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杨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杨广欲饮酒自尽,叛军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时年五十岁。

  从仁寿四年(604年)到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一系列的行为使全国人口由巅峰时期的870万户,经过隋末的战争锐减至200万户。

  京杭大运河景色

  从这方面来说,杨广“炀”的名号实至名归。

  但是他修通京杭大运河,促进南北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大一又是彪炳史册的“千古一帝”。

  杨广太急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而杨广毫无疑问是一个天才与疯子的结合体。

  他遗留下的京杭大运河在隋朝之后,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时候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时候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成为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