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三国的百姓为什么而活?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到这句话很多人头脑中出现的绝对会是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这个时代注定是很多英雄儿女所向往的时代,有多少人曾经幻想着能够加入到这个惊心动魄的三国乱世。在这里有着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忠肝义胆的赵云、粗中有细的张飞、胸怀大志的曹、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王佐之才的荀彧、决胜千里的贾诩 、算无遗策的郭嘉等英雄人物,亦或者倾国倾城的貂蝉、沉鱼落雁的小乔、风华绝代的孙尚香等乱世佳人。

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三国的百姓为什么而活?

  同时这里不但有着许很多多我们喜欢的英雄人物亦或乱世佳人,更有着无数热血青年所向往的战争场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潼关之战、合肥之战、汉中之战、荆州之战等等激动人心的战役都让我们为之着迷。总之这里有着太多太多让人的地方。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荡气回肠的三国时代,却隐着些许不为人知的事情,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三国的话,或许我们就不会觉得这个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时代了。

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三国的百姓为什么而活?

  记得我曾经在《中国人口史》一书中看到这么一段话,书中说到“三国初年约有2224万~2361万人左右,仅有东口峰值的40%”。而据考证在当年东口最鼎峰的时候是在永寿三年(157年)达到6500万人,也就是说仅仅只是过了六十余年,整个华夏的人口就只剩下了最多2361万的人口,有近4139万人永远的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而这些人几乎都不是正常死亡,而或死于天灾,或死于饥荒,但更多的是死在人为的战祸上。想想看近4139万人在短短的六十余年的时间就全部消失了,这个是有多么的恐怖。要知道即使是当年二战,这个更为残酷,甚至是波及全球的战争,全世界死亡的人数大概就是约7000万人,而在三国时期就失去了约4139万人,只能说在那个年代的很混乱,这段时期对于华夏造成的伤害绝对是毁灭性的。当然这之中的数据可能会有错误,但是即使是完全照正史所记载的人口来计算,三国损失的人口也是极其惨重的。

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三国的百姓为什么而活?

  《晋书·地理志》记载:“至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斯亦户口之滋殖者也。”。《三国志·卷三十三》载“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后汉书·志十九》载“景元四年,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三国志·卷四十八》载“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东汉在桓帝时期人口拥有近5648多万人。但是在当时即使到三国末,三国经过数十年较为安定的休养生息中三国的人口数加起来也不过3000万,也就是说即使是经过数十年的休养,三国的人口还是只有东口峰值的50%。可想而知三国这场对于整个华夏造成的伤害是有多大。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自黄巾之乱后就开始彻底的走向没落。当时这场叛乱波及了整个大汉,数千万的百姓流离失所,而在之中又接连发生了饥荒、瘟疫等天灾,再加上后期诸侯之间战争接连不断,可以说损失的人口是不计其数。而如建安二十二年的一次大瘟疫就夺走了近千万人的性命,正如曹植《说疫气》中所说的“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想想看在当时每家每户都有干扰者,甚至都出现一个家族全部死亡的情况,这场大瘟疫造成的后果不言而喻,就是惨不睹。

  《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而这首曹所写的《蒿里行》则更加直白的表现出了当时东汉末年那几场天灾所造成的后果,“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鸣”或许这苍白的诗句并不能让我们正的感受到那些百姓所遭受到苦难,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当时百姓的那种绝望之心。而此时的百姓不但要遭受到瘟疫的,还要受的饥荒的存在。

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三国的百姓为什么而活?

  由于当年,东汉的那些王公贵族更是贪得无厌,全国各地的土地几乎都被那些贵族所夺,再加上当时接连发生大旱、洪涝等灾难,光光175年到177年2年就接连发生了几场大规模的洪涝、大旱、蝗灾,如在175年史书就记载“四月,郡、国七大水,六月,弘农、三辅螟”,可想而知就在这样接二连三的天灾饥荒下,东汉末年的人口是锐减,而“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士卒冻馁,江淮闲空尽,人民相食。”这样的人伦惨剧更是时常在此时出现。

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三国的百姓为什么而活?

  当然此时导致三国人口锐减的不单单只是天灾饥荒,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战乱。三国那个乱世我想谁都知道,诸侯林立,战乱不断,各个诸侯之间为了抢地盘,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为了自己所谓的丰功伟业,那简直就是无所不用其极。而诸侯的这种做法最遭殃的就是那群最底层的百姓。如当年董卓因为各个诸侯的联合进攻导致退到长安之时,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载“于是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盈路。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

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三国的百姓为什么而活?

  此时的董卓为了不让诸侯得到洛阳的一切,从而不管百姓的死活将洛阳的所有一切都毁于一旦,而百姓在毫无的准备的情况下,更是被强逼着迁往长安,要知道长安距离洛阳可有近380多公里,百余公里现在就算是在开车上高速也要四五个小时,你就更别说那个时候这些百姓是走路过去的,想想看这么远的距离走路过去,再加上百姓本身就没带什么粮食,又有强盗和士兵时不时就抢夺下百姓的财物,这路上饿死的百姓自然就是无法估计的。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人们往往会因治者的改变或因战争迁移到的地方,而在这迁移的过程中也往往死伤不计其数。再加上在乱世各个诸侯对于人口也非常的看重,有时候诸侯之间会因为争夺人口就互相斗争,甚至是发动大战。如在当年孙权就为获得人口接二连三的对山越发动战争,如在建安二十二年陆逊就征讨会稽、丹阳、新都三郡的山越,然后将所俘虏的人分批安置,强者为兵,弱者为民。而在这争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很多的百姓死于战乱之中。

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三国的百姓为什么而活?

  当然三国的人口会持续的锐减更多的原因是还是在于三国屠城的事情屡见不鲜。《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载“凡坑男女数十万人,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三国志.武帝纪》载“九月,公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后汉书.郑孔荀列传》载“公前屠鄴城,海内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三国志.武帝纪》载“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三国志.武帝纪》载“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三国志.武帝纪》载“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可以说在三国那个乱世,各个诸侯之间或因战争、或因仇恨、或因的原因,往往都会在攻破对方的城池后,开始大肆的屠城,但是事实上往往被的都是那些最无辜的百姓,可以说在当时有近百万的人口是死于屠城中,只能说在那个三国乱世诸侯之间的争斗,百姓的是毫无还手的能力。

  可以说三国这段乱世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是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的时代,更是荡气回肠的时代。但是如果你细细的去看的话,其实你会发现三国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那个时候不管是曹这样雄主,亦或是刘备这样的仁主,在他们的眼里向来都是视民如芥,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功名,只在乎自己的霸业,的在他们的眼里似乎都不重要,或许如果我们的穿越到那个时代,我们也只会是那个时代苟延残喘的蝼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