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齐国动用了哪些兼并国家的方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导言: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灭国兼并战中,都采用哪些手段?深度分析齐国灭国方法,与楚国有何不同?经济、军事、外交三手段,其实楚国在兼并小国战争中表现更强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在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一共有大小140多个国家,到了战国初期还剩20多个国家,最后又通过兼并战争,形成战国七雄的格局;在整个春秋战国兼并战过程中,楚国兼并的国家最多,兼并了50多个国家,扮演了贪吃蛇的角色,国土达到巨无霸。

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除了楚国之外,齐国、秦国是兼并国家最多的战国七雄之一,本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一下齐国所兼并的国家,分析一下,齐国灭国兼并战都用了哪些策略,与楚国有何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被齐国征服和彻底灭亡的国家有很多,大多都是周边国家,例如莱国、纪国、牟国、盛国、宋国、阳国、谭国、遂国、小国、鄣国等,此外被灭家的附庸,都转为齐国的“服国”,例如宿国、夷国、薛国、腾国等等。我们先来讨论下齐国在灭国过程中都采用哪些手段。

  齐国灭国的方法

  齐国在齐桓公时,霸业达到顶峰,无论是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外交上,齐国都是当之无愧的霸主,齐国灭国运动持续数百年,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旋律,期间国际局势发生复杂变化,齐国征服或者灭家手段也显得多样化;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种手段,第一种是采用军事手段直接灭国,第二种是采用军事手段灭国,第三种是通过外交手段灭国。

  经济手段灭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利用经济手段臣服鲁梁,实际上齐国利用粮食战、战等方式臣服鲁梁,齐国重视农业生产,粮食储备丰富,利用供求关系对的影响,是鲁梁的货币在短期内进行贬值,给鲁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管仲让齐桓公重金收购鲁梁制造的“绨”,导致鲁梁国民不务农桑,荒废了立国之本的农耕,而制造“绨”;当时机成熟时,管仲停止黄金兑换绨,鲁梁小国再进行耕种生产粮食时,为时已晚,最终只能向齐国臣服。

  不仅如此,齐国对莱国、莒国也采取过这种手段,《管子》记载,齐国利用经济手段臣服莱国和莒国,其原理与臣服鲁梁一样,都是利用杠杆,先是用黄金换取莱、莒低价的柴,是这两个小国放弃立国之本时,等到时机成熟,齐国便停止商品交换,莱、莒两国在进行农耕,生产粮食,为时已晚,并且短期时期无法恢复农业生产,更没有实力与齐国抗衡而称臣。

  臣服于代国,管仲充分了解代国经济状况、物产状况、外交情况等,知道代国的经济支柱是“狐白之皮”,代国潜在的敌人是“离枝”,齐国先是运用经济杠杆和价值理论,让代国在经济上受到重创,同时在外交上压迫代国,必要的时候,齐国以保护国的身份出现,使得代国不得不臣服齐国。

  齐国臣服衡山国,齐国先是以重金衡山国生产的器械,引起燕国、代国、秦国、赵国也纷纷,这是齐国领头发起了一场贸易战,在关键时刻齐国退出,国家也跟着退出,此时衡山国因为“释其本”,国力减退,最终被齐国、鲁国瓜分。

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采用军事手段灭国

  齐国采用军事手段第一个灭亡的国家是纪国,鲁桓公时期,齐国首先从外部包围纪国,翦除外围势力,为下一步行动扫除障碍,在军事压力下,纪侯的弟弟投齐国,纪国成为齐国的附庸;在完成外部包围的情况下,纪国治内部已经基本瓦解,在公元前690年,齐国大举军事进攻灭亡纪国,将其纳入齐国疆域版图;这一时期,齐国还顺手灭了郕国。

  齐桓公称霸时期,齐国灭周边小国无数,主要以军事手段为主,先后伐山戎,臣服令支、孤竹等国;齐庄公时期,齐国灭谭国,灭遂国,降服鄣国;其实,鄣国本来是与齐国同宗的小国,后来依附齐国,最后齐国通过武力方式彻底降服鄣国。

  鲁闵公时期,齐国灭迁阳;此外,齐国对于莒国的灭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齐桓公及整个春秋时期,齐国多次出兵伐莒国,最后莒国俯首称臣。

  田齐时期,齐国的灭国完全是扩张式的,裸的穷兵黩武,最后导致五国伐齐,国力衰落,最终被秦国灭亡;田齐时期,齐事灭国有两个典型事件,一是侵占燕国,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另一个事件是灭亡宋国,齐国对宋国发动多次攻击,宋国先是割让淮北之地给齐国,后宋国内乱后,齐国、魏国、楚同灭亡宋国,三分其地。

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外交手段灭国

  齐国除了用经济手段、军事手段外,还利用外交手段,这虽然没有军事手段直接,但有时候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齐国在桓管共政时期,是运用外交手段最成功的时期;在春秋时期,国际状况极其复杂,时而风云突变,大国有时难以依一国之力灭另一个国家;大国要用大国优势压制小国,还要用盟友关系,完成霸业。

  齐国在征服他国过程中,曾使用过的外交策略有尊王攘夷、近交远攻、重礼轻币等,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齐国伐山戎救燕国,齐国就是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因为燕国是周天子封国,管仲本着“诸夏亲,不可弃”的宗旨,出兵救燕国,顺手灭了令支、孤竹、山戎等三个部族。

  齐国运用自身影响力,进行“迁邢存卫”,号召国家打退赤狄对卫国的进攻,保存了卫国;这也使得齐国在诸侯中地位上升,周边小国纷纷归附。齐国在灭亡他国过程中,在很多必要的时候都使用外交手段,例如灭亡纪国的过程中,纪国求助于周室和鲁国,而齐国抵住了周王室和鲁国的压力,步步为营将纪国吞并。

  齐国灭国兼并方式的理论基础和背景

  经济手段背景

  笔者认为,齐国之所以在灭国论中频繁使用经济手段,其主要原因和背景如下,齐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原东部,濒临海洋,这就决定了齐国必须大力发展以工商业为主的海洋经济,才能富国强兵,这就要求齐国必须控制境内的重要水道和出开口,必须控制自然资源;齐国之所以兼并周边国家,也就是为了打通经济发展通道,夺取资源。

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齐国具有深厚的经济思想底蕴,得天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以及带有浓厚工商业传的历史文化背景,使齐国在建国之初,就将经济发展作为立国之本,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管仲为代表的经济思想理论,这为实行经济灭国打下了理论基础。

  此外,齐国之所以有如此发达的经济,管仲功不可没,他的著作《管子》被后世誉为“经济学三十六计”,管仲强调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农业是根本,管仲将经济思想与“以农为本”思想结合起来,因此管仲对他国进行经济灭国时,先让他国人民放弃国本,就是该国非农业产品,以利润为诱导,然后在适当时间挑起战。

  军事灭国理论

  齐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在灭国战中,军事手段是齐国最常用的手段,这也与齐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有关,齐国周边分布着很多蛮夷之地,地域狭小,齐国要发展必须开疆拓土,虽然在立国之初,姜太公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等措施,理顺与当地蛮夷的关系,但齐国必须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

  齐国受到东部夷族和土著聚居的影响,不仅具有商业传,同时也具有尚武风气,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对军事文化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纵观齐国历史,从来不缺乏杰出的军事家,例如太公望,孙膑、司马穰苴、田单等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

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齐国太公望的《六韬》为我国历史上地域军事著作,《管子》不仅具有经济指导意见,同时还具有军事指导思想,孙膑的《孙膑兵法》,司马穰苴的《司马法》,为齐事力量奠定了基础,这些兵学理论和军事学理论,都被很好地运用到战场上,收到奇效。

  齐国的外交理论

  管仲是齐国一个有远见的家,他提出了系的灭国思想,在这个思想中,齐国不仅要获得利益,不仅要开疆拓土,更要取得在诸侯国中的大国地位,因此,外交是不可缺少的。管仲认为,具有灭国的实力,不仅要具备强大的经济能力,更要具备实力,做到清明,对内勤政。

  齐国要想在诸侯国争霸中称雄,必须得到国家的拥护和支持,要具有道德的影响力,管仲认为,大国的国君不能贪婪于土地,不然便会失信于民,失信于诸侯国,在齐桓公时期,为了使诸侯归附,齐桓公通过外交手段做出很多努力。

  齐国为了赢得诸侯的信任,分别采取明赏罚,君王“巡守制度”,派出大臣出使各国结好诸侯,使小侯臣服,大侯依附;在征伐过程中坚持不可贪地原则,不以吞并土地为目标,而是对那些国家进行教化,使之知礼节。此外,齐国不,用智谋,齐国对很多国家灭国非使用武力,而是通过“以正使之”,“以地患之”、“以权致之”、“以刑危之”,最后才是通过武力解决。

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总之,齐国能够在数百年诸侯争霸中屹立不倒,还能迅速成就霸业,在于成功的对外兼并扩张,关键在于对灭国手段的自如运用,齐国灭亡他国,不仅依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还依军事实力和外交手段,使得齐国在扩张道路上屡试不爽,也为齐国的霸业打下基础。

  讨论

  齐国与楚国灭国方式的不同

  笔者认为,作为春秋首霸,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从西周初年被封齐地,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在近八百年的时间里,灭国无数;在战国七雄中,除了齐国之外,楚国灭国也是最多的国家之一,那么齐楚两国在对服国管理是不同的,

  齐国、楚国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齐国地处东方,被称为“东夷”,而楚国被称“荆蛮”,也称为“”;齐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完成从领主到霸主的转变,特别是齐国前期,推行“尊王攘夷”,崇尚西周礼乐文明,长期受到中原文明的教化,齐国早已融入大国环境和中原文明圈中。

  而楚国与齐国不同,楚国地处南方,离中原地区遥远,这样既远离周室的控制,又能远离大国的纷争,中原的等级观念和礼乐文明对楚国侵染较少;楚国本身就实行分治制度,不服从中原政权的管理,不时与中原各国为敌。

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楚国扩张灭国的过程中,受到上的约束教少,长期脱离中原文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性,楚国孕育特的荆楚文化,在文化的各个方面与中原地区都有显著差别,在对待灭国的态度上,楚国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楚王更愿意以帝王的身份去管理服国。

  齐国与楚国所处的地域和周边环境不同,被封的齐地处于中原东方,周边有很多古老氏族和古国存在,而周王室的一些重要封国,例如鲁国、卫国、宋国、郑国等离齐国并不遥远,这就使得齐国在发展和对外扩张上都受到;齐国东临大海,故只能向中原地区发展。

  与齐国相,地处于南方的楚国,是南方唯一的大国,其发展空间远齐国要大得多,因此在如何管理被征服的国家,楚国的自由度更大,不必考虑周王室封国的态度,也不必考虑地域的。

  综述

  笔者认为,齐国从被周室分封在齐地至被秦灭亡,历经八百多年,从领主发展到霸主,期间除了变法改革、经济发展、君主贤明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对外兼并扩张的结果;随着齐国对周边国家灭国运动的深入,不断征服国家,期间主要运用了经济手段、外交手段、军事手段等进行灭国兼并战。

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齐国在对服国进行管理时,将灭国的属国和附庸一并纳入管辖之内,先使服国失去对附庸国的控制权,然后将土地、人民、祭祀、军事力量等带有的因素,逐渐弱化并消除,使服国逐渐变成附庸国,最后丧失。

  齐国在进行兼并战或对服国进行管理时,与楚国不同,楚国受约束教少,受到的牵制力量也小,对服国的管理更加自由和宽松;特别是对待贵族方面,楚国采取了更灵活的办法,对于被灭国的贵族,楚国依据其地位、作用,依据其对楚国的态度,区别对待,或留用,或诛,或贬为庶民,反观齐国,处理手段有限。

  楚国还采取封地封君的策略,不仅对服国本身进行监管,还要对被迁的国家进行监管,以免他们投奔当时的大国,秦国或晋国,以免这些小国进行联合威胁到楚国的治,担任监国的坚使基本上都是楚国贵族,但楚国强大后,这一制度便取消了,因为楚国能够治这些国家,没有必要另派监使。

春秋战国兼并战,齐国动用了什么兼并国家的方式?

  齐国“封君封地”却是到春秋后期才普遍出现,这时周室衰微,势力下降,公卿贵族不断壮大,逐渐掌握大权,不断获得土地,诸侯无法控制益广大的地域,于是将土地封给自己的亲信。

  此外,齐国与楚国采取不同的监地方式,楚国在处理灭国时,经常把被征服的国家迁都南境偏僻之地,不仅能占领土地,更能消除后顾之忧,也不必担心被征服的国家会东山再起,对楚国的霸业产生威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