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ldquo;天下养朱rdquo;现象有多严重?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末期财政问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战乱不止,各种矛盾集中爆发,最终以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而告终。总结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就不得不提到明朝延续了二百多年的藩王宗室制度。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前朝治乱兴衰的经验时,认为宋元之所以灭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在天下大乱的时期没有宗室保护故而灭亡,于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藩王宗室制度。这一制度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为明成祖之后进行了完,成为明朝历代皇帝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上图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
明朝的藩王宗室制度较特殊,既不同于汉晋,又不同于唐宋。汉晋的藩王宗室土封国,藩国里的土地和人口的几乎完全归宗室所有;唐宋的宗室则可以出仕做官、兵打仗,国家可以依赖。
朱元璋在册封这些藩王之初,为了起到拱卫朝廷的作用,给予的权力和性够大,然而经过建文帝和明成祖两代皇帝的削藩,藩王不得干涉地方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形成了《清史稿》中记载的情况“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这些特点注定了明末的悲剧——“天下养朱”。
所谓“天下养朱”,是指明朝为了供养宗室成员而背负的巨大财政负担,这个负担可以说是一直贯穿着整个明朝,而且时间越往后越严重,到了明朝末年直接拖垮了明朝中央,成为明朝灭亡的一大原因之一。
上图_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
根据《明实录》《明史》《清史稿》等文献的记载,明朝的藩王宗室的制度大体框架如下:
太子以外的皇子授予亲王,亲王嫡长子世袭亲王,其余都封为郡王;
郡王嫡长子世袭郡王,其余都封为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的所有,降一等,都封为辅国将军;
辅国将军的所有,降一等,都封为奉国将军;
奉国将军的所有,降一等,都封为镇国中尉;
镇国中尉的所有,降一等,封辅国中尉;
辅国中尉的所有,都封为奉国中尉;
以此爵位 世袭罔替;
到了奉国中尉之后,不再递降,奉国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孙皆封为奉国中尉。
皇帝的姊妹封为长公主,皇帝女儿封为公主,女婿封为驸马都尉;亲王的女儿封为郡主,郡王的女儿封为县主、孙女封为郡君、曾孙女封为县君、玄孙女封为乡君,而郡主、县主、郡君、
县君、乡君的夫婿都封为仪宾。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制本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将原本的藩王宗室的俸禄待遇降低,并形成了定制,用粮食的单位进行计算:
亲王每年一万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镇国将军每年一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则逐级递减二百石,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逐级递减一百石;
公主及驸马每年二千石,郡主及其仪宾每年八百石,县主、郡君及其仪宾逐级递减二百石,县君、乡君及其仪宾逐级递减一百石。
按照这个制度,即使是最低等的奉国中尉和乡君每年都会有二百石的俸禄。二百石是个什么概念呢?
由于历朝历代的粮价不固定,难以准确计,我们可以参照一下明朝官员的俸禄进行较,明朝正七品官员(一般是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每年的俸禄只有九十石,而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的考证,明朝一石约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八十斤左右(不同的文献测量方法有很大出入)。这么看,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可谓是相当地好啊,给了极高的待遇!
上图_ 明朝银元宝
终明一朝,一共实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
在这些实封的亲王中,有十六位亲王因事被废、除封,有十五位亲王因绝嗣而除封。因此,到崇祯时明朝灭亡,明朝维持时间较长的亲王实际上只有二十八位,根据他们的俸禄来计算,国家每年需要花费二十多万石,虽然数量挺多,但还远远达不到拖垮明朝财政的程度。
那为何明末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天下养朱”现象呢?
其实明朝的财政负担不是在这些亲王身上,数量直接是亲王的四十倍,而是下面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的宗室爵位身上。虽然这些爵位的俸禄并不高,但是数量却非常庞大,而且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
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朱元璋时期宗室总人数只有五十八人。再根据《明神宗实录》的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朝宗室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七千人(文献有不同的数字,但差距并不大)。由于明朝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故这一数字到了崇祯年间又会有大幅的增加。
上图_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
根据《万历会计录》的记载,万历初年全国的每年的田赋总额约两千三百万石,光供给宗室的俸禄就多达八百多万石。而《皇明经世文编》中的记载“二省之粮,犹不足供宗室禄米之半”,这里的“二省”指的是产粮大省山西和河南,这两个省的粮食产量居然不到宗室俸禄的一半。从这些数字可以看,从万历年间开始,宗室已经严重拖累了明朝的财政。
另外,爵位较高的宗室成员还在经济上享有特权,不用缴纳赋税,因而大肆兼并土地,造成流民从事、国家税收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万历首辅张居正不得不推行改革,清丈土地、清荫(亲王取消旁推之恩,镇国将军及其以下爵位不再进封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改革措施大部分被废除,改革失败。
可以说,明朝末年不得不面对财政收入逐年减少,而宗室的俸禄支出却逐年增长的情况,财政不堪重负。因此,在明朝末年,很多底层宗室已经根本得不到朝廷的俸禄了。但是,按照祖制,这些宗室一不能经商务工,二不能当官,三不能带兵打仗,四不能列土封疆,所以很多底层宗室甚至连饭都吃不上,生活极其悲惨。
上图_ 明末农民
到了明末尤其是崇祯年间,由于内部农民此起彼伏,外部与女战争不断,但宗室待遇(主要指高级别宗室)的俸禄待遇不变,就出现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奇葩现象。
可怜崇祯皇帝一生勤俭节约、劳心苦力的为国家筹措钱财,而他的同族宗室却个个自私自利,从不肯主动出钱帮助他解决财政危机。崇祯皇帝无奈,只能加重百姓的赋税来填补,却又导致农民活不下去倒向军一边,陷入了死循环,明朝最终无可挽回地掉入了深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