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灭亡和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关系大吗?幽云十六州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幽云十六州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北宋灭亡是自身体制的问题,与因素关系不大。所以即便是幽云十六州在手,也无法改变被金国灭亡的悲惨命运。童贯为收复幽云率领十数万大军出征,在落魄的辽国名将耶律大石揍得鼻青脸肿大败而回。落魄的辽国北宋尚且不能击败,更何况如同摧古拉朽击溃辽国的生猛女呢?辽国据守坚城不照样被灭国吗,所以对于此时的定都开封的北宋来说国家的生存绝对不是几个城池所能挽救的。

北宋的灭亡和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关系大吗?幽云十六州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所谓幽云对于中原王朝的屏障作用,在北宋初年的宋太祖、宋太宗时期作用才较明显。此时北宋王朝的战力尚且没有萎缩得那么厉害,依幽云和长城打造类似明朝一样的九御体系还是可以的。更何况幽云可以和北宋西北的山西、陕西重镇构成一的北部防御体系,这才能起到必要的作用。而到了北宋中后期文恬武嬉,从体制上的不是什么外部条件所能挽救的。北宋末年不是没有自我挽救的能力,但是徽宗、钦宗的表现让这一切成为了泡影。

  幽云十六州屏障作用在北宋初年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我们来看一下北宋初年灭掉北汉以后的宋辽边境,如下图所示。此时北宋虽然已经实行了杯酒释兵权消除武将权力的政策,但是帝国初年的战力犹存。此时幽云十六州的屏障作用加上不弱的战力,才能依托长城向西延续到山西陕西和北宋的精锐西军连城一个整体。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打造类似明朝九边一样的重镇防御体系,这样才能虚内强外御敌于国门之外。而不是为保卫无险可守的京城汴梁,不断冗兵在帝都周围。高达百万的禁军拱卫京城不但耗费无数钱粮造成财政上的负担,长久疏于战阵也让禁军逐渐荒废。

北宋的灭亡和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关系大吗?幽云十六州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庞大的精锐禁军在京城无所事事,必然造成北方防守力量不足。因此辽国才能轻松屡屡南下掠夺财物,这就是北宋体制的悲哀。如果此时幽云在手,大量精锐部署在北部防御体系上才是正确的决策。一来北部防御力量增强还可以锤炼精兵,二来减少京城的冗兵数量也可以减少必要的财政负担。况且一旦完成北部防御体系不但让辽国不能轻易南下,然后可以集中精力攻灭西夏就可避免辽夏联手吃大户的现象。历史上北宋在好不容易确立对西夏攻伐的有利态势,都是因为辽国的威胁才让北宋功亏一篑。

  《澶渊之盟》签订后的北宋中后期由于长期和平已经腐朽,幽云对于丧失武勇的北宋意义已经不大

  北宋初年的河北路物阜民丰,无论是粮饷还是兵员都可以支撑北部的防御。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迎来长达将近百年的和平。但是北宋君臣对于辽国的恐惧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其实消除恐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实力。但是已经患上恐辽症的北宋君臣屡屡用啼笑皆非的方式来保证自己的安全。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当然这只是反映北宋腐朽的一个方面。

  黄河在北宋防御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东京汴梁在黄河以南所以黄河这条北宋内河居然还承担着保卫帝都的重任。北宋时期黄河曾经向北改道从海河水系入海,这让北宋君臣感到恐慌。因为改道后已经濒临宋辽边境,异想天开的北宋唯恐北国借助黄河攻伐大宋。所以三次人为黄河改道让黄河东流,这几次人祸的改道造成河北路数百万亩良田被毁、灾民无数。曾经富庶的河北路经过人为的黄河改道变的荒凉破败,而且这种花样作死的行为还不是一次而是三次。这种事不光宋仁宗干过,就是英明神武的宋神宗也乐此不疲。

北宋的灭亡和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关系大吗?幽云十六州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受灾后的河北路土地荒芜,老百姓流离失所。不但灾民成为宋朝的负担,而且治理黄泛区都需要巨大的投入。人烟稀少的大宋北方对于辽、金来说更是形同虚设,北国南下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北宋君臣的恐辽症严重到这种程度,幽云十六州还有什么屏障作用?王朝的强盛与否在于人心,斗志已失再富庶的北宋又怎么能避免?

  小结:

  综上所述王朝的灭亡有其兴衰的自然规律,但是更要自立自强。国超过两百年的辽国亡于金国符合历史兴衰规律的,但是北宋确实是因为自己的不争气而被金国耻辱的毁灭。不要夸大幽云的屏障作用,失去胆气、天的北宋不是幽云十六州能够挽救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