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莽就想到篡权的贼,其实他还是个大文学家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提到王莽,古时候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篡权的贼,而时代,人们一提到王莽首先想到的是失败的穿越者。而王莽还有个身份为人所忽略,他还是一位文学家。

  提到汉朝,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其唯一强亡,是个武力值爆表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文化也相当昌盛。有意思的是,篡汉的权臣,自身都在文学史上有相当的地位。曹氏父子,自然不用说了。曹本人是家,军事家,演说家,文学家。可以说是位文武全才。曹丕也不赖是文学家,武术家。曹植在夺嫡之战中败北。这是他的不幸也是幸运。不幸的是其武艺,方面的才能被掩盖。幸运的是文学上的才华更加光大了。

image.png

  而王莽是纯以宰辅篡权,只架空了朝廷,就猴急篡位。吃相太急太难看。最终失败自然可想而知。然而吃相难看,这件事不能怨王莽。毕竟他是帝制史以来第一个直接篡权的权臣。没有经验可循,该走怎么个流程他不清楚。到曹氏家族,有先例可循,哪些坑不该入,哪些经验可以学习。已经琢磨的非常清楚。再往后走,权臣们就研究出了宰相兼将军-加九锡-封王-推及子孙-三辑三让这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篡位的成功就可以复制了。后世的改朝换代,大多是踩着王莽失败的教训成功的。

  而王莽这位始作俑者,其实也不想吃相那么难看。毕竟他也是外戚中的一股清流。他能当上宰相可以说自己努力的成分更大。这样一位书生外戚。远非何进这样的猪油将军能。然而没有经验可循的他,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最后失败了。相传其篡位后有如下戏精的表演:【莽亲执孺子手,流涕唏嘘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余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哀叹良久】到最后王莽还以周公自诩。所以后人总结【周公恐惧流言,王莽谦恭未篡时。】不是没有道理。

  王莽想让自己篡位变得好看些,自己动笔仿《尚书.大浩》做了一篇《大浩》。自诩自己只是效法周公。而这篇《大浩》就使其在文学史留名。这篇《大浩》颇长,我就不罗列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找。而钱钟书之父钱基博在其所著的《中国文学史》中就将王莽列为西汉文学大家之一。而其列举的西汉文学大家只有十一位。而王莽榜上有名,可见老先生对王莽的文学才华还是充分肯定的。

  十位文学大家分别是:贾谊(文帝时期),晁错(景帝时期),董仲舒(武帝时期),枚乘(武帝时期),司马相如(武帝时期),司马迁(武帝时期),王褒(宣帝时期),刘向父子,父刘向(西汉末)子刘歆(西汉末至新莽时期)扬雄(新莽时期)。从这个人物列举可以看出。汉世宗时期,汉朝的文学大家就占非常之四。如果除去王莽与服官新莽的杨雄,刘歆。则汉世宗时期文学大家的例就更重了。

image.png

  闲话几句后世给汉世宗安上了穷兵黩武的罪名。其实汉世宗时期汉朝才由弱汉变为强汉。之前的汉朝,两广,福建都是状态。疆域不及后世的弱宋。北边更是绥靖匈奴。根本没有一个帝国的样子。至汉世宗方才正成长为大汉帝国。而汉世宗时期,强汉是文治武功两手抓,两手都硬。这样的皇帝,名为守成,实为开创。而汉世宗又有千古一帝没有的反躬自省的能力。最后自己下罪己诏。反而成了后世黑世宗的一个理由。与之相那些不要,只知道给自己涂抹十全膏粉的拙劣大帝,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