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才名满天下的老臣,揭秘沈德潜的生平经历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沈德潜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不同于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往往成名较早。原因其实很简单,其它文学著作,需要岁月的积淀和作者本人的阅历增长,诗歌则更依赖于天赋和灵感。所以,年少成名的诗人皆是。然而,在清朝有一位著名诗人沈德潜,却经历太坎坷,直到七十岁才名满天下。
沈德潜在清朝诗人中的地位很高,尤其是他的《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一系列著作,影响非常大。可是,这位诗坛巨匠级的人物,从22岁开始参加乡试,一直到66岁还没有能考中举人。这四十多年时间内,他落第十七次,只看到失败,没有见过失败的。
这倒罢了,古时候考不上进士的著名文人皆是,也许是不适合八股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完全可以以诗文赢取天下闻名。然而,在雍正十二年的博学鸿词科考试中,他又被朝廷所斥责。雍正认为他的文章太过浮夸,没有实干精神,甚至禁止他的诗歌流传。
这无意在文学上判处了沈德潜死刑,完全不给活路。他在《寓中遇母难》中也曾自怨自艾道“觉光阴如过客,可堪四十竟无闻!”其实,哪里四十岁无闻,一直到六十多岁,他还是默默无闻。
一般来说,古时候人寿命短,即便是现代人,这般年纪也可以认命了。可是,人生的起伏谁能说得清?就在乾隆三年,他终于在乡试中中举,而且在第二年,他居然又一举考中了进士。此时的沈德潜,已经67岁了,人退休的年龄,他刚刚正式参加工作。
接下来的发展,却让人更加目瞪口呆。他入仕后的第一个岗位,是七品的翰林编修,这本来是常规任命。可在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历任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读、左庶子,直到四品侍讲学士。这还不算令人惊讶的,几年之后,他就被授予从二品的礼部侍郎。尽管起跑被人拉下一大截,沈德潜却顽强地笑到了最后。
沈德潜的家里,五代都没有出过官员。到底是走了怎样的运,让他一路飘红呢?原来,70岁的老学究在侍奉乾隆读书的时候,意外获得了赏识。当时乾隆还只有三十来岁,看到满头银发的沈德潜,心生不,决意让他陪着散步,携手共游翰林。
这一路必定不会太长,却决定了沈德潜的一生。他跟着乾隆,随问随答,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尤其是在对于诗歌创作方面,沈德潜更是出语惊人,完全没有一般进士的腐儒之气。这让乾隆如获至宝,心中恐怕还在暗笑自己父亲雍正不识货。从此之后,乾隆要么称呼沈德潜为“老鸿儒”,要么称呼他为“江南老名士”,态度非常谦恭。
光凭这次散步,那只是加深了乾隆对沈德潜的印象。沈德潜的飞黄腾达,与他的工作也不无关系。乾隆爱写诗,这不仅是后世人熟知,在当时也很出名。沈德潜就负责为乾隆校刊《御制诗集》,为天子的诗歌润色。乾隆的诗歌大部分拿不出手,经过沈德潜的修改,在今天依然拿不出手,但乾隆很满意,这就足够了。
对于这位老诗人,乾隆宠幸到了极点,他竟然还写诗相赠:“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福。”这已经够肉麻了,但旁边的御用文人钱陈群却不敢提出异议,反而应和“帝爱沈潜德,我羡归愚归。”
只可惜沈德潜年纪太大,77岁时就向乾隆提出告老还乡。乾隆很惋惜,但做出了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那就是给沈德潜的诗集《归愚诗文钞》作序。不光如此,乾隆还向沈德潜赠送了几十首诗。诗写得依然平庸,但却将沈德潜作李白、杜甫。这一下子,沈德潜的地位和名望,就已经牢不可破了。
关键是沈德潜还活得很久,九十岁的时候,乾隆加封他为太子太傅。每次下江南,沈德潜都被召见去接驾陪护。直到97岁时去世,乾隆还赐予太子太师,还亲自写了挽诗。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乾隆与沈德潜这么好的关系,居然又发生了大逆转的情节。沈德潜晚年编写了《清诗别裁集》,在当时叫做《国朝诗别裁集》,居然将钱谦益列为诗家之首。乾隆很不高兴,他说钱谦益是明朝降臣,不忠不孝,诗歌写得再好,人品不行怎么能排第一,沈德潜是不是老糊涂了?
这本书还惹了两个麻烦,一是写了慎郡王胤禧的名字,乾隆评点说胤禧是皇叔,自己都不好意思直呼其名,沈德潜却没有规矩。二是雍正曾经点名的文人钱名世,沈德潜却将他的诗也刊印出来了。
关于这本书,乾隆很不满意,但考虑到君臣相知二十年,只是认为沈德潜“老而耄荒”,并没有深究。正出事的是徐述夔案,这是乾隆发动的。徐述夔本人已死,除了掘墓鞭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但徐述夔的、孙子全部被,而沈德潜居然还曾为徐述夔立传,并称他“品行文章皆可法”。
这一下,乾隆再也无法受了。他将所有的恩遇收回,剥夺了沈德潜的官衔、将其撤除贤良祠,甚至铲平了他的墓地。乾隆还特意在《故礼部尚书衔原侍郎沈德潜》中写道:
昨秋徐案发,潜乃为传记。忘国庇逆臣,其罪实不细。用是追前恩,削夺从公议……盖因髦而荒,未免图小利。设曰有心焉,吾知其未必……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