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宋徽宗到底是怎么样的 和水浒传的形象有什么区别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宋宋徽宗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时候,历来都受到史学研究关注的人物无疑就是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是否有作为决定了这一个朝代的兴衰。宋徽宗北宋末年的皇帝,自然会被人们扣上“昏君”的帽子,在小说《水浒传》中,宋徽宗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庸君,作者也没有花费太多笔墨描写,读者们也不会刻意关注。那么实历史上的宋徽宗和《水浒传》中的宋徽宗形象有何不同呢?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较。
宋徽宗即位描述对
在《水浒传》中对于宋徽宗即位时的叙述描写,作者只用了一些笔墨带过。
“未两个月,哲宗皇帝驾崩,没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册立端王为天子,立帝号曰徽宗,便是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这一段叙述和正史中也是同样有所出入,正史中记载宋徽宗的前任皇帝哲宗去世是因为纵欲无度,二十五岁便去世了,没有留下子嗣。皇位的继承权落到了宋神宗的几个手中,分别是申王、端王、莘王、简王和睦王。皇太后认为端王最合适,而章惇认为“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皇太后强调先帝遗言就是让端王即位,诸位大臣也纷纷指责章惇,支持太后。最终端王赵佶登上皇位,宋徽宗即位。
毕竟《水浒传》也只是小说,是根据历史改编后的情节,更何况宋徽宗只是小说中的小配角,无需花费过多的笔墨去进行详细的叙述。但《水浒传》中宋徽宗即位是“文武百官商议”,而历史却是皇太后钦点,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史实似乎被施耐庵有意的忽略了。
其原因应该和施耐庵所处的时代有关,明代对于“女王干政”是严打的,做出了很多的预防和措施。程朱理学在明代已经建立治地位,妇女的地位进一步降低,使得上出现“女王干政”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在宋朝,其风气和唐朝起来要保守很多,但母后干政的事例还是时有发生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受限于时代背景,对赵佶的即位过程进行了“误读”。
宋徽宗文学艺术评价赏析
宋徽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学艺术才能的一位皇帝了,富有文采会写诗,书法、绘画、古玩、花鸟样样精通。但在《水浒传》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施耐庵对其文学艺术才能的否定。
“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既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从这短短的一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明显的倾向性,宋徽宗爱好的“琴棋书画”和“踢球打弹”相提并论。当然这样描写或许是为了刻画出宋徽宗昏庸无能的人物形象,毕竟身为一国之君,这样的爱好是不利于凸显其尊贵身份的。但在历史上,对于宋徽宗的文学艺术才能评价都是很高的。
宋徽宗是一个艺术天才。据《宋史·徽宗本纪》的记载,宋徽宗在当上皇帝之前就很喜欢书法、丹青、图书等,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宋徽宗在当上皇帝之前,在宫廷内外的名声口碑都非常不错,从小就举止不凡,别的皇家贵戚大多沉迷于声色马,而赵佶每天只喜欢钻研笔墨,丹青,图史,追求的都是非常健康的爱好。
在十六七岁的时候,赵佶就已经“盛名圣誉布于人间”,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在即位之后,宋徽宗对于翰林书画院关注有加,让文臣们编撰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等书画文物。设立大晟府,制定了大晟乐作为宫廷雅乐。如此高雅情趣的皇帝宋朝或许只有一个宋徽宗吧。
宋徽宗的艺术造诣也很高,若没有做皇帝,他必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在中国书法和美术史上都会有着崇高地位。宋徽宗创的瘦金体书法可以说是享有盛名,一直到今天都无人出其右。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不懂书法的人看了也会觉得惊叹。《夏诗帖》《欲借风霜二诗帖》《瘦金体千字文》等都是宋徽宗笔下传世不朽的书法作品。
在绘画方面,宋徽宗所画的杏花素有“冷淡燕脂均注”的清新秀丽和“羞蕊珠宫女”的美艳多姿。在诗歌方面,宋徽宗最著名的那首词作《燕山亭》,让我们感受到了徽宗作为一位之君的无奈,王国维曾评价“后主之词,所谓也。”
在我看来,《水浒传》中宋徽宗的文学艺术之所以被给出否定的评价,不仅是作者为了让小说情节更加饱满所刻画出的人物形象,也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对于“正道”和“帮闲之事”的评判标准不同。对于宋徽宗的文学艺术才能,历史上基本上都是持有肯定态度的。
宋徽宗用人政策之对评价
宋徽宗的用人政策,《水浒传》给出的评价较为复杂。首先,对于宋徽宗任用佞小人的做法给予了抨击和否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因为高俅的球技精湛,得到端王赵佶的赏识,“自此遭际端王每跟随,寸步不离”,在端王赵佶成为天子之后,高俅更是被提拔升至殿帅府太尉。
高俅这样一位无才无德的落魄子弟,竟然能够因此平步青云,相之下,梁山泊众多好汉,个个都是一身本领却长期受到欺压和歧视。可见,宋徽宗在用人方面确实是昏君的作为。
但《水浒传》的后半段剧情,我们又可以看出宋徽宗并不是绝对的任人唯亲,在招安梁山的这件事情上,宋徽宗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宋江等人“不侵州府,不掠良民,只待招安,与国家出力”,宋徽宗在招安这件事情上能够保持一个为政者的清醒和理智。作者施耐庵并非是彻底的否定宋徽宗的用人策略。
说宋徽宗是昏君,但他并没有失去作为皇帝掌控全局的能力,所以我们会说作者对宋徽宗的评价是具有矛盾性的。
历史上的宋徽宗用人也分为前后两期,宋徽宗在即位初期,是较为注意任用人才的。在即位不久后,他就任命韩忠彦为门下侍郎,两个月后进拜右丞相。并请求范纯仁入朝做政事顾问,虽然最终范纯仁因年老得病不得不归养,但宋徽宗只说“得识一面足矣”,朝野上下对此都表示好感。
还启用了三十三位元祐大臣。但在太后去世之后,宋徽宗开始露出其“轻佻”的本性,开始追求享乐,从征运花石纲到修建延福宫,到后来因为崇拜,常常不理政事微服出游。《宋史·徽宗本纪》评价“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谀”。最终落得国破身辱的命运,沦为阶下囚。
结语
总而言之,书中内外对宋徽宗赵佶的评价差异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宋明两代人观念的差异和时代阶级的局限,导致了宋徽宗的小说形象和历史实形象有着很多出入,他们大体相似但评价却不尽相同。
不论是正史还是小说对于宋徽宗的评价如何,我们都应该要看到其共同之处,宋徽宗作为皇帝的“错位”,宋徽宗本该作为一位文学艺术史上的巨匠,一位全才。但却做了皇帝,表现昏庸无能,甚至造就了“靖康之耻”这样的历史上少有的悲剧。
在我看来,宋徽宗在《水浒传》中的形象和现实的差异,更有利于我们去客观的研究宋徽宗这一历史人物形象。具有发人深省的意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