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对范雎到底有多好 为报私仇动用国家力量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昭王和范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礼崩乐坏的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为了生存亦或者为了强大而不断攻伐和兼并,此为战国。
战国有七雄,曰:韩、赵、魏、楚、燕、齐、秦。
但是七雄却有着明显不同,那就是秦国越来越强,其余六国则越来越弱,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与其说战国是一段诸侯纷争的历史,不如说这是一部秦国逐步强大乃至一华夏的历史。
秦国的逐步强大,和秦国君王与臣子的相互依赖和信任脱不开关系,君王给臣子想要的荣华富贵和权力,臣子给君王想要的奇谋策略强大国家,战国时期,秦国君王对这点做的都很好。
秦孝公与商鞅,秦惠文王与张仪,秦武王与甘茂,秦昭襄王与范雎,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秦始皇与李斯,可以说这六组组合加上能征战的名将,如司马错,白起,王翦等,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的封建帝国,秦朝。
抛开其余五组,我们暂且不论,只说秦昭襄王和范雎,秦昭王对范雎到底有多好?不仅动用国家的权力帮他报私仇,而且为了不伤其心,甘愿和秦法作对。
为人臣如范雎者当死而无憾,其得以功成名就,离不开秦昭王的偏爱,能遇到这样的主子,也注定范雎不会平庸。
秦昭王帮范雎谋功。
在秦国任何一个人不能无缘无故的当大官,因为自商鞅变法之后,所有人都要按功受爵,没有功的山东士子到了秦国,在秦担任的一般都是客卿的职位,没有任何实权,只能保证温饱。
范雎也是如此,得到秦昭襄王的赏识后,也是从客卿做起,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谋划,把秦国大权从自己老、舅舅以及弟弟手里夺了回来,但这不是人能看到的功,自然无法让范雎封侯拜相。
秦昭襄王就想了一个办法,帮助范雎谋求更多人能看见的功劳,那就是打仗,公元前268年前后,也就是范雎为秦国客卿的那几年,秦国只要打的胜仗,功劳都会被记在范雎的头上。
具体范雎怎么谋划的,已经不知道了,亦或者是不是范雎谋划的也不得而知了,因为太史公的《史记》里对此记载也不过几个字:秦伐魏,攻占怀、邢丘,范雎谋,不过就凭秦国的国力,从魏国夺来两座城池,其实很容易吧,我更愿相信这是秦昭加给范雎的功劳。
秦昭王帮范雎报私仇。
范雎帮助秦昭襄王亲政,又谋划了几场胜利的战争之后,范雎立即被秦昭襄王提拔为丞相,成为了战国时最强诸侯的二把手,这时,秦昭襄王对范雎更加信赖了,几乎只要应侯范雎开口,秦王一定满足。
当秦王得知范雎以前被魏国丞相魏齐差点整死的悲惨的遭遇时,立即二话不说,要给范雎报私仇,于是动用秦国的国家力量要求魏国把丞相魏齐的人头快递过来。
魏齐逃到赵国到了平原君家里,秦昭襄王听说了,亲自邀请平原君到秦国泡茶吹水,结果为了得到魏齐的人头,还把平原君给扣在了秦国。
此事一直到魏齐的人头被送到范雎的书桌上才算结局,有人可能会说,让魏王交出魏齐的事范雎自己啊,但让别国的君王交出丞相的人头,这已经是国际事件了,要是没有秦王的许可,范雎敢这样做?
秦昭王帮范雎报恩。
秦昭襄王帮助了范雎报了私仇,但范雎还有两个救他到秦国的恩人,一个是郑安平,一个是王稽,郁郁寡欢的王稽看到范雎青云直上,就找范雎,要求报恩,具体怎么报恩呢,就是让自己也当当大官。
秦国升官需要功劳,王稽和郑安平本来就是两个包,凭借自己立功劳升迁,一辈子都没有希望,王稽找到范雎后,范雎只好硬着头皮告诉了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一听,多大点事,自己的丞相提出来了,帮范雎报恩这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就这样王稽当上了河东郡守,并且秦王还让王稽三年不用交税,这恩报的可以说是绝对值了吧。
光一个王稽还不够,因为范雎的恩人还有一个郑安平,于是秦昭襄王就把郑安平任命为了将军,到此秦昭襄王帮范雎完成了复仇和报恩,但这还没完,更大的偏爱还在后面。
秦昭王为袒护范雎和秦法作对。
范雎的恩报了之后,全心全意为秦国服务了一段时间,但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身为秦国将军的郑安平在赵军的包围下,率领两万秦军投降了。
这下秦国上下就像炸了锅,各种范雎的言论也从四面八方向秦昭襄王扑来,范雎也自治罪责难逃,就去秦王那里请罪,按照秦法,举荐不贤有重罪,祸夷三族,但是秦昭襄王怕伤了范雎的心,就下令:国内胆敢妄议郑安平事者,一律按其罪处置。
事情还没完,几年后,被范雎举荐的王稽也出现了问题,被指与诸侯勾结而伏法,这下范雎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秦昭襄王依然没有加罪于范雎,反而鼓励他好好干,但范雎惭愧懊悔,觉得辜负了秦王的信任,从而举荐蔡泽代替自己为秦相,不久后郁郁而终。
当然也有一种意见,说范雎因为这两件事渐渐地失去了秦昭王的信任,但尽管如此,秦昭王还是没有要他的命,这对范雎来说,也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小编说:
为人臣如范雎者当死而无憾,其得以功成名就,离不开秦昭王的偏爱,秦昭王对范雎可以说是十足的宠信,只要你能说出来,我就给帮你达成心愿,与其说范雎促秦成帝业,不如说是秦昭王成就了范雎。
秦昭王对范雎有多好?不仅帮他报私仇,而且为不伤其心和秦法作对,自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时期,秦国按功受爵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早已深入人心,但秦昭襄王却让范雎不止一次凌驾于秦法之上,可见秦昭襄王对范雎的偏爱到了何种程度。
秦国历代君王对于辅佐自己的能臣,几乎是举国托付,你专心治理国家,我为你扫除障碍,其乐融融,但这些君主也只能保证自己活着的时候,自己宠信的臣子封侯拜相,一旦君王先能臣死了,这些能臣的结局也注定了不会好哪去。
我们在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会发现,秦国对六国的离间计一用一个准,而却很少听到六国对秦国用这一招,其实根源也就在于“用人不疑”四个大字,秦国君王做到了所以越来越强,其余六国君主做不到,所以只能越来越弱。
对此,您怎么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