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故意不诸葛亮,究竟都有什么考虑?
三国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那就是三家归晋。但是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司马家是经过两代积累才最终完成。尤其是司马懿,他排除万难使自己站在魏国朝堂的最高位置,而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连堪称智慧似妖的诸葛亮都被其利用,助其除了自己的生平大敌。所以司马懿绝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不堪,遇到诸葛亮就像鼠遇到猫一般。
司马懿是河南士卒,曾辅佐了魏国四代托孤辅政的重臣,虽然期间也曾遭受过怀疑和放逐,但司马懿都凭借其高超熟练的手腕重回庙堂,并担任要职。而经过贬谪之后,司马懿明白了如果要想不被冷,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朝廷乃至皇帝难以离开自己。这里就要说一下司马懿年轻的和长寿的好处了,年轻长寿自然是相对曹起家的那一批人,在那一批人逐渐凋零的时候,司马懿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而司马懿正的想法就是让那一批老将全部凋零,这样的话他就是魏方资历最老、地位最高、最只兵的一个人了。每当蜀汉北伐时,魏国上下自然也就离不开他。
但是天不是每次都能随人愿的,司马懿虽然希望成为军方第一人,但现实情况却令其大失所望,因为在朝堂中还有一位他资历更老的人。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郃,也是魏国五子良将之一。张郃自官渡之战降曹后,便随曹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在魏蜀街亭之战更是大败蜀军,使诸葛亮的北伐无功而返。所以张郃战功、资历都非常的了得,而这就使得司马懿对魏国的掌控没有那么强了。因此司马懿一直想要除掉他。
那么该如何除掉张郃呢?司马懿将目光投向了西南。因为蜀国为自保几乎每隔一两年便会进行一次北伐,所以那里经常有战事发生,很容易作。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和张郃领众将到略阳迎击,后来蜀军粮尽退守。司马懿和张郃都知道诸葛亮行军谨慎,绝不会给对手尾随掩的机会,所以张郃要求退兵。但这时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却像是发了疯一般,强行命令张郃追击,张郃无奈只好追击,结果在木门谷遇伏中箭身亡,这在《魏略》中有记载。司马懿利用蜀军解决了张郃,使得魏国势力中除了皇族就属其尊了。
司马懿利用诸葛亮除掉张郃这一招可谓是非常的高明,因为就算诸葛亮知道这是计,诸葛亮也要配合司马懿将张郃除掉。这是因为张郃文韬武略都非常了得,给其北伐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和阻碍,所以诸葛亮在这一次中只能充当司马懿的利刃,帮其除掉张郃。所以说,司马懿的智慧并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遇到诸葛亮就一筹莫展,而是具有大智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